為遏制非法運輸的蔓延,每一年,運管部門都開展一兩次聲勢浩大的打非行動。但每一次行動過后,非法運輸又死灰復燃。為什么非法運輸這個“頑疾”難以根除?在目前全區不少農村地區客運相對落后的情況下,打擊非法運輸的微型客車,對群眾出行是否受到影響?運管部門采取了什么應對措施?記者日前從廣西道路運輸管理局了解到,今年運管部門的工作重點是把微型客車納入行業管理,微型客車有望“名正言順”的上路營運。
“黑車”偷逃規費擾亂客運市場
近幾年來,微型小客車以客運專線車的形式不斷涌入城鄉短途客運市場,緩解了農村農民群眾乘車難、出行難的問題,改善了鄉鎮農村客運條件。然而,微型小客車為偷逃各種交通規費、稅費,不按規定辦理道路運輸經營許可不納入行業管理,擅自從事營業性旅客運輸活動,則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其他合法經營者的權益。
廣西道路運輸管理局副局長張小健告訴記者,非法運輸車輛不但損害合法者的權益,而且擾亂了客運市場。這些無證營運的微型客車,不在站點配客,在縣城和鄉鎮滿街亂竄,見人就招呼上車。由于非法運輸車沒有交納規費,票價比合法營運車輛低得多,這就造成了運輸市場的不正當競爭。另外,由于非法運輸車輛沒有購買保險,也不給旅客車票,旅客的人身安全沒有保障,如果出了交通事故,旅客索賠較難。
記者在南丹縣采訪時,南丹縣運管局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南丹縣有200-250輛左右的自用車在非法從事客運,這些車輛偷逃各種規費和稅費。微型小客車以7座計算,每月應交納各種規費和稅費在540元左右,而自用車每月才200元,僅微型小客車一項,一年偷逃的各種交通規費、稅費就達85-90萬元之多。
非法運輸“頑疾”難除
在6月5日開展的全區打擊非法運輸“飛斧”行動之前,今年4月份,全區各級運管機構已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一次聲勢浩大打擊非法運輸專項行動,查處未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擅自從事道路運輸經營的非法運輸車輛2532輛。為什么非法運輸難以根除?張小健告訴記者,非法運輸是道路運輸市場的一個“頑疾”,它難以根除的原因具有深刻的社會原因。主要是一些經營者受經濟利益的驅動而參與各種非法運輸活動,部分城市城郊結合部的非法運輸猖獗,加上道路網絡比較發達,運輸市場龐大而復雜,客運市場準入門檻較高。而營運車輛稅費負擔較重,農村客運市場發展較為緩慢,存在較大的市場空間,逃避稅費容易,給非法運輸經營者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條件。
河池出臺辦法遏制非法運輸
“黑車”的泛濫,沖擊著正常旅客班線的營運秩序,也引發了一部分已納入管理的微型客車退出運輸市場。為規范微型客車運輸管理,目前,河池市、南丹縣等市縣就如何規范微型客車運輸管理上進行了探討。
在河池市采訪時,記者了解到,目前河池市已制定了《河池市微型客車運輸管理實施辦法》,欲通過規范微型客車運輸管理工作,使該市的農村客運建立起良好的經營機制,改變目前存在的大量微型面包車無證運營,偷漏國家稅費、缺乏安全管理、客運秩序混亂的局面,整合農村客運資源,解決鄉鎮、鄉村間群眾乘車出行需要。
河池市運管處負責人告訴記者,該辦法是根據《道路運輸條例》和《廣西農村客運方案》等法規和政策,結合該市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在對微型客車的管理上,采取以疏、堵、打相結合的辦法進行管理,疏,即是引導微型面包車辦理營運手續,合法地參加客運經營,接受行業管理;堵,即對某些特定的區域不允許微型面包車經營;打,即是對微型客車非法從事營運給予嚴厲打擊。在運力投入上,農村客運車輛要適合當地的地理條件,運行車輛應為符合《廣西農村等外道路客運車輛通行規定》要求的中小型車輛,不得使用拖拉機、農用車和貨車從事客運。
微型客車將納入行業管理
針對非法運輸車輛的問題,廣西道路運輸管理局目前也采取了應對措施,在打擊“黑車”的同時,將逐步把微型客車納入行業管理。
據廣西道路運輸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廣西道路發展較快,一些村通上了公路,卻未通上車,群眾出行需求不能滿足。為方便群眾出行,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微型客車在獲得運管部門的批準,辦理營運證等有關手續后可以上路營運。今年運管部門的工作重點是把微型客車納入行業管理,自治區運管部門還計劃在正在修訂的《廣西道路運輸管理條例》里提出,9座以下的微型客車可以在縣境內從事短途農村客運經營,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