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人大常委會組織14名全國人大代表就全省農村道路運輸建設和管理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采取分組調研與集中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分赴大同、長治和陽泉進行實地調研。
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昕,山西省交通廳廳長王曉林等8名全國人大代表參加了陽泉的集中調研活動。
調研組一行先后赴平定縣石門口鄉棗嶺樹、蘆家莊村,張莊鎮浮山村、寧艾村進行了調研;在陽泉市召開座談會,聽取了陽泉市政府關于農村道路運輸建設和管理情況的匯報,并進行了問卷調查;之后赴盂縣參觀了陽泉南婁核桃露廠、上社汽車站,了解了秋林村村通水泥路和客車情況。每到一處,代表們都認真聽取匯報,與當地干部群眾親切交談,廣泛聽取民意,體察民情,了解第一手資料。
調研中,代表們了解到,“十五”以來,山西省交通廳緊緊抓住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機遇,大力實施“三小時高速通達”、縣際公路改造、鄉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車“五大工程”,公路發展特別是農村公路發展達到了一個新水平。2001-2005年的5年間,我省新改建農村公路89592公里,不計村落合并因素,新增通客車的建制村2699個。到2005年底,100%的鄉鎮、80%的建制村通了水泥路、油路,83.6%的建制村通了客車。山西農村交通建設具有政府重視、政策扶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加強指導、規范管理,典型示范、以點帶面,鼓勁造勢、群眾參與的特點。農村道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大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帶來了明顯的政治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農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通過調研,代表們了解到,農村道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中主要存在著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隨著農村道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深入,建設難度將進一步加大;二是隨著農村道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農村公路的養護與鄉鎮汽車站、候車亭、招呼站牌的管理維護成為農村道路運輸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三是農村客運班車通達率仍有待提高,已開通農村客運車輛運營成本高;農村客運“黑車”、農用車、非法營運現象嚴重;四是道路客運市場分割管理的體制性障礙制約了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
針對這些制約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現實問題,調研組建議,一要加強農村道路運輸法制建設。加強農村道路運輸基礎設施養護管理,盡快制定出臺《山西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建立權責明確、事權統一、運轉協調、監督有效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穩定農村道路基礎設施管養經費,確保農村道路基礎設施發揮效益;要建立統一開放的道路運輸市場。二要從統籌城鄉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出行需求出發,從逐步消除城鄉二元體制結構上著手,樹立“大交通、大運輸”理念,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三要繼續加強農村道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
代表們還建議,山西作為我國新型能源工業基地,國家應在電煤運輸通道等項目從立項、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