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長春全市村通水泥(油)路這一宏偉工程,經過2004年至2006年三年的建設,通村水泥(油)路達到9358.5公里,是建國以來鄉(xiāng)村公路建設總和的8.8倍,全市96%的行政村通了水泥(油)路。“村村通”的基本實現,標志著長春市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又一個豐碩成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據了解,從2004年開始,長春市就大規(guī)模推進農村公路建設,2004年當年,新建通村水泥(油)路2973.8公里;2005年新建3667公里;2006年新建1788公里。經過2004年至2006年三年時間的努力,全市1671個行政村中,已有1607個通了水泥(油)路,占行政村總數的96%,完成了市政府提出的基本實現村通水泥(油)路,五年任務三年完成的目標。同時,全市11092個自然屯中,已有40.4%的屯通了水泥(油)路。
“村村通”公路建設不僅使長春市幾百萬農民受益,還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鄉(xiāng)村公路建設狀況改善后,新增通達學校868個,敬老院73個,通客車的村1200個,通達民營企業(yè)976個,通達重點工業(yè)小區(qū)44個,新建鄉(xiāng)路突破100公里的鄉(xiāng)鎮(zhèn)13個,實現“村村通”的鄉(xiāng)鎮(zhèn)64個,實現“屯屯通”、“戶戶通”的行政村132個。
“以前沒有水泥路的時候,我們村民是干什么都難,平常不下雨時還好點兒,只要一下雨,村里的路就根本走不了了,踩的滿腳都是泥,孩子上學得走40多分鐘,往市里運輸糧食、蔬菜就更困難了。”九臺市村民王金鹿高興地說,現在好了,“村村通”已經鋪到了我們家門口兒,下雨天我們也不怕了,孩子上學現在只要十多分鐘就能到,做些買賣也不愁運不出去了。
“作為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一項舉出工程和先導工程、“村村通”目標的順利實現,有效地改善了全市400多萬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對進一步擴大農村對外開放、促進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都將發(fā)揮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市長祝業(yè)精表示,長春市剩下4%沒有實現“村村通”工程的行政村,各縣市區(qū)要根據實際自行解決,市里不再統(tǒng)一要求。為了支持“村村通”工程,市政府從2004年開始,每年對農村公路建設補貼5000萬元,已經連補三年。工程完工后,這筆補貼明年就將被取消。
“市里把路修好了,但這才剛剛開始。”祝業(yè)精說,農村路網建設要規(guī)劃先行、建養(yǎng)結合,現在農村路網的骨架建設已基本完工,但是農村公路的維護費用和維護人員現在還是一個空白。因此,各個縣市區(qū)要結合自身的實際,自己籌集路網養(yǎng)護資金,同時要派人加強對農村道路的管理,不能讓超重車輛破壞路基。“村村通”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一項基礎設施,“村村通”實現了,今后我們的公交車就能夠通到村里來,下一步還要在每個村里建衛(wèi)生所、儲蓄所、休閑場所,讓家家都能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這樣人民的生活就能夠得到更大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