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記憶的閘門,宇通的發展史象一部故事片一幕幕展現在我的眼前,是那樣親切,又是那樣令我眷戀……。
我是一九九一年走進宇通的。在這十五年里,我親歷了宇通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我姑且不說宇通的辦公條件從兩層小樓到二十二層宇通大廈的改善;家屬樓,物業管理等生活配套設施的一應俱全;也不講員工生活條件,工作環境,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大幅提升……。但是我要說,公司有一個英名的管理團隊,公司的決策層面對各個時期的社會條件,能夠審時度勢,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抓牢機遇,團結務實,勇于開拓創新,使宇通從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始建于一九六三年的鄭州客車廠是宇通的前身,為全國生產客車骨干企業之一。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多年來生產任務由主管部門下達,產品也由部里分配,日子不富裕,卻蠻過得去。80年代后期,市場經濟大潮洪波涌起,它迅即被摔入低谷,一九九零年虧損達一百三十萬元。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公司決策層經過討論,大膽改革,適時制訂出了"抓兩頭(新產品開發和銷售),帶中間(生產環節)"的戰略,在全廠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同舟共濟,沖出了困境險關,使公司很快扭虧為盈,并很快成為亞洲最大的客車生產基地及成為行業內第一家上市公司,在國內不僅是行業內的翹楚,并在對外出口上獨領風騷。
要想在市場上站住腳,必須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公司特別注重新產品的開發,并較早地把人性化設計和環保納入自己的設計理念。一九九一年,6980臥鋪車面世,并火速占領市場,成為"鄭州牌"客車的代表作。在此后的10多年里,公司再接再厲,6115、6831、6100等一批經典車型陸續問世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為公司的縱橫中國乃至享譽世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位卑未敢忘憂國"!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員工,但對宇通43年巨變歷程中的大事件,我從未忘卻。
一九九四年實行的生產管理改革,使宇通公司的生產能力實現了第一次飛躍,為今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加大技術改造,使宇通公司大發展充滿后勁,是公司決策層又一新舉措。"八五"期間,他們投資四千二百萬元建成了年產兩千輛大客車的貫通式生產線。
一九九七年五月八日,有"中國大客第一股"之譽的"鄭州客車"(之后改為"宇通客車")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功。當開市的銅鑼敲響時,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也迎來了一次空前的發展機遇,借此東風,宇通公司一次融資3.4億多元。宇通公司的"九五"技改工程,因資金的充裕而提前完成。宇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迅即提高。
一九九八年,位于鄭州市南郊的十八里河新廠區啟用,成為亞洲最大規模客車生產基地。由于組織得力,員工團結一致,這次大規模搬遷,基本上未影響公司的產能。
一九九九年公司獲得底盤生產資質,隨后試制投產,開始了底盤自制的道路,增加了公司得利潤點,在隨后得幾年間,自制底盤的產量呈爆炸式增長。
二零零三年八月,重組甘肅駝鈴客車廠,成立蘭州宇通客車有限公司;十月,重組鄭州鄭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鄭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等等。懷著振興民族工業的極大熱情,在敢冒風險,攀高折桂的同時,公司正開始加大資本運作、運營力度,清晰得集團化發展戰略已在公司的運籌帷幄之中。
置身于占地面積一百萬平方米,亞洲生產規模最大的客車生產基地,耳聞了宇通的創業史,親歷了宇通的發展史,奮斗史,是何等的自豪!舉目遠眺,宇通大廈精英疊粹;閉目深思,宇通時空一路彩虹。
正如一句話,宇通之路是偉大事業的成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