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自主國標缺失之癢
汽車產業國家標準的缺少和現有標準的混亂,直接導致了近年來在整個汽車產業中一些怪現象的發生。
在各項標準中最突出的就是排放標準的設立,目前我國正在執行的國Ⅲ和國Ⅳ標準,是在歐Ⅲ和歐Ⅳ標準的基礎上,幾乎換了一個稱謂就變更過來。在標準制定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我國燃油的質量標準及道路情況,這一標準的實施,不僅讓汽車制造企業必須投入巨大的財力為符合嚴格的標準而進行技術改造,同時也讓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一種跟著“標準”走的狀態。
我國實施從歐0標準到歐Ⅲ標準的轉變,用了17年;而歐洲用了27年。在原先汽車工業底子很薄的情況下,這種“標準”躍進,雖然可以幫助企業改善產品在節能方面的表現,但對于依靠自主研發的本土品牌,無疑上了一道“緊箍”。
而對于本土的汽車零配件,則從根本上關上了大門,因為上述企業沒有資金,甚至沒有時間來適應層出不窮的新標準,并有針對性地做研發。這種做法的后果是,我國目前在關鍵的高壓共軌技術等方面,始終需要外方提供零配件產品,同時供貨能力也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要。
而從另外一方面,由于上述關鍵技術依賴進口,造成了整車成本增高,加速了企業開發大車的沖動,以降低進口關鍵零部件在整車中的占比,從而導致整個市場提倡了一種購買大車、彰顯身份的氛圍。
業內人士普遍的觀點是,國家排放標準應分步實施,并針對不同車型制定出一套最后達標的標準,而不是采用一種“一刀切”的模式。
同時,我國標準照搬國外標準的另一個后果是,國外獨資品牌、合資品牌在制造時,就按照國外標準來進行。因此,也較易通過目前的“國內標準”,相對應的是這些“國內標準”卻成了國內自主品牌的“門檻”。
作為國家標準,雖然不能成為另類的“貿易壁壘”,但不能成為國內外品牌不同的“起跑線”。假如我國在汽車工業的核心標準上,不能有自己的體系。那么在圍繞這些標準的相關技術上,只能跟著發達國家的步伐前進,讓本土汽車行業相關技術的開發,圍繞著國外標準打轉。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
- 高端客運市場的綠色解決方案 中通H13E席卷德國漢諾威[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