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與工信部上演逐利新能源路線之爭
2009年,在剛剛過去的4月份,新能源車的兩大推動部門行動“積極”。 工信部先是主持召開了規格極高的“2009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緊接著又宣布了新能源標準試驗標準和方法全面啟動。而科技部部長萬鋼則不斷穿梭于中國13個首批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 。
未來三年100億元的研發費用以及200億元新能源車推廣運用的資金,已經超過前十年國家投入的新能源汽車科研資金的十倍。在投資高峰真正到來之前,科技部和工信部正在各自勾勒中國新能源車的發展路線圖。在新能源車方面,前者的行動似乎更青睞于與外資合作,后者則一直高舉“自主為先”的大旗。
針鋒相對?
實際上,科技部向來都是推動中國新能源車發展的主要力量,“十五”期間(2001年—2005年),科技部為扶持企業搞新能源車的研發,拿出了8個億的資金給企業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發,而在“十一五”(2006年—2010年)期間,科技部則規劃繼續向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課題,投入資金11億元。
近20億元資金投入到新能源汽車領域之后,科技部已經在事實上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主導者。但大部制整合之后漸漸進入狀態的工信部也開始變得不甘寂寞。4月23日,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透露,新能源汽車產品標準、試驗方法等工作已全面啟動。汽車業知名分析師賈新光表示:“工信部現在更著眼于產業化,快速介入新能源汽車的運作。”
其實,在此之前,工信部就因以“激進”態勢介入新能源車領域而掀起過波瀾。2009年4月10日,工信部牽頭主辦了“2009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而日產是唯一協辦方。這次由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參與的會議上,日產與工信部和武漢市政府簽署了兩項協議書,包括為工信部制定包括充電網絡建設和維護,促進電動車大規模使用的綜合規劃,同時在2011年在武漢首先推出電動車。在日產和工信部簽約之后,苗圩對此表示:“因為他們(指日產)有這方面的愿望,我們也有這方面的需求,所以雙方有這么一個合作。這一合作模式并不是排他性的。”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指出,工信部主管汽車的副部長苗圩正是推動這一協議的關鍵人。苗圩曾經擔任東風集團東風汽車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由于東風與日產的合資關系,苗圩與日產也有著良好的友誼。
對此,一些汽車企業開始變得醋勁十足,甚至有些憤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工信部與日產簽訂協議,讓日產來制定電動車大規模使用的綜合規劃,無疑將讓中國汽車業在新能源領域上的努力付之一炬。”而對于此次論壇,國內一些汽車企業也對此采取了相應的“抵抗”措施——記者在上海車展期間與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交流時,他曾直截了當回應記者:“我不知道這個事情。”而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勇則表示,這次只派了兩名工作人員前往了解了一些信息。另外據記者了解,比亞迪、奇瑞的代表也未出席本次論壇。
利益糾葛
無論其他國內汽車企業是否有意見,工信部畢竟已經在新能源汽車上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而在工信部高調力挺日產的背后,其實不僅僅是外界所猜想的苗圩與日產的個人關系那么簡單。
最近,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王保安在公開場合曾披露,到2012年,財政部還將向新能源車的推廣使用投入200億元,重點在于充電電站的建設和電網改造,普通消費者購買時的財政補貼和稅費減免,以及相關企業的稅費減免。對于工信部來說,此時如果能積極介入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運用領域并爭取到這筆資金的分配權,無疑可以改變手里一直無錢的狀態,200億蛋糕對工信部來說無疑是增強話語權的好機會。
工信部的殺出,對于長期主導新能源汽車的科技部形成了一定影響,而現在的情勢似乎也早有“預兆”。2008年11月,萬鋼代表科技部參加了“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工程啟動儀式”,然而,作為中國汽車工業主管部門的工信部,卻意外地缺席了該儀式。
萬鋼在此次啟動儀式上明確表示:“目前我國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正處于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首先是技術路線跨越的可能性的預期加大,近十年的攻關大大縮短了我們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與國際上的差距。”萬鋼認為,中國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應該在全球的市場上形成強者競爭、強者得勝、勝者通吃的局面。
而工信部明確力挺外資企業日產的做法,似乎也與科技部“自主為先”的思路格格不入。當然,科技部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不能放棄新能源汽車的主導權,也就是不放棄對新能源車研發資金的分配權。按照原有計劃,未來三年內,國家將會出資100億元人民幣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技術革新和專用零部件的研發,即每年投入33億元。至少從目前看,這些資金還是會牢牢掌控在科技部手里。
微妙前景
而接下來,則是企業選擇“站隊”的時候了,因為現在的局勢無疑很難讓單一企業兩頭“通吃”。
其實在工信部缺席“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工程啟動儀式”時,長安汽車一位高層就曾對此頗有微詞:“希望工信部能夠多做一些戰略上的事情。”而從現在的情況看,長安汽車也是與科技部走得最近的中國汽車企業之一。
作為最早承擔科技部“863計劃”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的企業,長安2009年來始終緊跟科技部的腳步。而2009年4月25日,長安汽車更是發布了一個“蹊蹺”的公告,稱長安汽車董事會提名歐陽明高、董揚、陳重、王志雄、彭韶兵為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獨立董事候選人,獨立董事年薪5萬元。
歐陽明高是何許人?按照長安汽車方面提供的信息顯示,歐陽明高現在擔任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清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主任等諸多職務。此外,歐陽明高還擔任科技部“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這才是最關鍵的。
記者從科技部內部人士了解到,專家組主要負責落實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的總體集成審核和技術協調工作。這也意味著,專家組的意見和審核對于汽車企業獲得后續研發經費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任勇對此也并不掩飾,他對記者表示:“目前長安已經獲得了上億元的經費支持。”
其實,不僅是歐陽明高,記者還發現同為科技部“863計劃”專家組成員的上海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擔任了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的獨立董事。而在此前,萬鋼也曾經擔任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據上海航天汽車機電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有十多個項目列入科技部“863計劃”。
而一些外資品牌則開始主動向工信部攀緣,例如,豐田、通用等企業均表示在今后愿與工信部加強合作,因為一旦要通過合資企業向中國大量推廣新能源車,還必須要依托工信部的推動。不過,絕大多數中國汽車企業以及在中國落地的外資汽車企業,就科技部和工信部圍繞新能源車角力的問題以及自身的傾向保持了沉默。其中緣由自不必多說,而中國新能源車的發展或許將因此而出現極大的變數。
不過,面對兩個部委的“積極作為”,市場觀察人士自有評價。“科技部和工信部都想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唱主角。”2009年5月5日,江蘇常熟合眾環保能源技術研究所所長沙永康有些憂慮地說,“如果兩個部委能夠真正合力來做,那肯定是好事,但是就怕各有各的想法!”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
- 高端客運市場的綠色解決方案 中通H13E席卷德國漢諾威[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