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能源客車需先定戰略 后定技術
毋庸置疑,新能源客車是客車行業也是客車市場的未來,基于這一思想基礎,政府很重視,學者很重視,企業也很重視。但是,幾年之后,釣魚的、起哄的、先天不足、缺少營養或消化不良的屢屢見諸媒體,成果不少,問題很多,發展遇到了瓶頸,政府補貼問題、技術路線問題、行業標準問題、多頭管理問題、安全隱患問題、核心配套問題等等等等一一浮出水面,上至總理,下至我輩,見仁見智,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探索出一條新能源客車的發展之路。
我認為,新能源客車的發展首先是戰略問題,然后才是技術問題,先弄清楚"怎樣做",然后再去"做",這樣似可以少走彎路,而且,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有兩個環節最為關鍵:要用政府的投入撬動社會的投入;新能源客車的發展要有核心。
新能源客車是一個新生事物,技術探索、產品研發、市場培養以及持續發展都需要大筆的真金白銀,投入是發展的基礎。其實,國家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投入還是比較慷慨的,早在2009年就啟動了"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希望通過提供財政補貼的形式來拉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于客車行業來說,在國家新能源汽車政策實施的初期,客車是首先受益的,"十城千輛"中,新能源公交客車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政策的刺激下,近幾年來,新能源客車被熱炒,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盛況空前。但是,政府的投入如果撬不動社會的投入,政策的效率將會大打折扣。
前不久,有兩篇報道,值得政府有關部門高度關注。一篇是《山東百億新能源客車項目陷"泥潭"》,另一篇是《斥資24.35億,宇通大舉發力新能源》,一"退"一"進",對同一件事情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是目前新能源客車發展現狀的真實寫照,其中,有幾個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
一是,要圍繞核心。
無論是國家的新能源客車政策還是地方的新能源客車項目,都應該圍繞核心來展開,否則政策的效率和項目的效果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誰能夠充當這樣的核心呢?幾年前,我們曾經提出過一個標準:要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具有省級以上技術中心)、要具有必要的市場基礎(企業的年度銷量至少要達到2000輛,才有可能具備相應的市場基礎)、要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年銷售收入在10億以上),時至今日,這樣的標準已經顯得太低了。山東的新能源客車項目之所以深陷"泥潭",正是因為缺少這些必要的核心,既無核心企業,也無核心技術,更無核心資本,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空架子,像這樣的空中樓閣,除了山東以外還大有人在。
宇通敢于斥資24.35億,大舉發力新能源,堅實的產業背景是其賴以依托的根本。2010 年宇通客車銷量超過4萬輛,實現營業收入134.79億元,擁有行業內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認定的"國家級技術中心"。這些前提條件是國家新能源產業政策能夠撬動宇通大舉投入新能源客車項目的基礎,24.35億是迄今為止客車行業對新能源客車最大的一筆投入,這樣的投入也是國家新能源產業政策能夠真正落地的希望所在。
不難理解,像宇通這樣的企業才能夠充當國家新能源產業政策的核心,圍繞這樣的核心來發展我們的新能源客車,勢必事半功倍。
二是,要講科學。
新能源客車的發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不能夠一蹴而就,因此,希望在短期就能夠獲利的資本,根本就不適合投入新能源客車項目。據報道,山東的新能源客車項目6年僅產出6輛車,就算每輛車政府補貼1000萬也不足以支撐項目的運營,不符合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
宇通的新能源項目有一個科學的切分,總投資24.35億,將形成1萬輛產能,其中節能型客車6000輛/年、新能源客車4000輛/年。相對而言,燃氣客車等節能型客車的市場需求已經初步形成規模,今年6月,經交通運輸部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審定,"液化天然氣(LNG)在道路運輸車輛上的應用"等20個項目成為交通運輸行業第四批節能減排示范項目,將推動燃氣客車的進一步發展。自2006年推向市場至今,宇通的燃氣客車已經覆蓋了6米前置——13.7米后置的所有公交、客運產品。而新能源客車的發展步伐則相對緩慢,盡管有國家政策的強力推動,但由于新能源客車的相關技術并不成熟,因此,我們判斷,未來3-5年其市場規模不會取得實質性的重大突破。將規劃產能的60%給節能型客車,能夠基本保證為新能源客車項目的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撐,只將40%的產能留給新能源客車,而將重點放在技術平臺的搭建和電池、電機、電控三大系統的研發和實驗中,在基礎研究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在未來的新能源客車市場上也會立于不敗之地,這樣的切分是十分科學的。
三是,要循序漸進。
山東的"泥潭"實際上只是當地政府的"泥潭",地方政府的前期投入根本沒有得到社會資本的響應,缺少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規劃的百億投入最終成為泡影,"6年過去了,整個項目只剩下一座荒廢已久的爛尾樓和打下暗樁的數百畝荒地"。
在這6年之中,宇通的新能源客車是如何發展的呢?請看其發展軌跡:
2005年完成了第一款混合動力客車;
2007年完成了12米低地板混合動力城市客車,銷售北京服務奧運會;
2007年組建的新能源客車項目組,負責新能源客車核心技術的研發;
2008年完成了并聯式低地板混合動力城市客車開發;
2009年宇通客車從戰略發展出發,組建新能源產品部,負責新能源客車產品和新能源客車核心技術的研發;
2010年宇通推出自主研發的第一代純電驅動系統。
截止目前,宇通在新能源客車方面已順利研制出并已經取得國家公告的產品有16款,其中12款混合動力客車和4款純電動車客車,另有6款產品正在審批中。已累計銷售新能源客車427臺,其中純電動客車247臺,混合動力客車180臺,累計銷售額超過6億元,銷售區域涵蓋北京、杭州、鄭州、昆明、卡塔爾等。
這是一個十分標準的循序漸進式的發展歷程,至2011年宇通斥資24.35億建設節能與新能源客車基地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圍繞核心、科學投入、循序漸進地發展,用國家投入撬動社會資本,逐漸構建新能源客車堅實的發展基礎,這是我從兩篇報道的字里行間讀出來的一些感想和體會,無論國內外經濟環境如何變化,新能源客車的發展規律將萬變不離其宗。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國慶假期收官,藕粉出行體驗分享來啦![10-08]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