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植入客車 海格云戰略起航
當乘用車企還在猶豫要不要與IT電商共同謀劃車聯網的未來時,客車企業已經牢牢握住了馬云和馬化騰的手,決定將利益捆綁在一起。
2014年5月14日,蘇州金龍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高調啟動云戰略,宣布從當日起,該企業出廠的24座以上公路客車將全部加裝云系統,這意味著今后乘坐該車的用戶都能在大巴上“蹭”免費wifi上網。
用免費wifi招攬顧客在國內客運市場上已經不是新鮮事。從去年開始,上海、深圳、重慶等多個省市的公交客運專線都開通了免費wifi上網業務。但像蘇州金龍這樣,從生產端就開始聯盟IT企業共同掘金移動互聯網的,在國內客車企業中還是第一次。
搭載海格云的客車
每年400億人次的出行客運量是吸引客車生產商和互聯網企業走到一起的關鍵。“隨著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發展,伴隨這一巨大人流量的,是手機、iPad等各種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流動。”蘇州金龍戰略總監季永平稱,以嗅覺敏銳著稱的互聯網大佬,不可能忽視這其中的無限商機。
事實上,現在以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代表的IT企業正在圍繞汽車展開各種商業大戰。不論是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之間的“燒錢”之爭,還是基于車載地圖的車機系統服務之戰,馬云和馬化騰們都在想方設法從汽車身上,尋找各種可能的移動互聯網入口,搶占商機。
將互聯網思維植入客車
體驗、分享、免費是互聯網企業的運營特征,現在蘇州金龍想把這一理念植入到客車企業的生產運營里。
在5月14日的云戰略發布中,蘇州金龍最惹眼的口號是提出“四個免費”:設備免費、流量免費、安裝免費、維護免費。這“四個免費”原則將貫穿一輛客車的整個生命周期。在蘇州金龍看來,免費可以吸引客運企業和乘客,進而體驗落地的海格云系統,然后與合作企業分享由免費體驗帶來的資源。在這一過程中,蘇州金龍扮演的核心角色仍然是客車供應商,但與之前不同的是,它又參與到了客車運營與信息服務業務中。
海格云客車免費WIFI已覆蓋
簡單來說,在這個看似龐大的聯盟中,蘇州金龍的主要任務是提供一輛客車,然后由它控股的子公司創程車聯出面,與北京中交匯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匯能)合作,為海格客車量身定制以無線wifi為核心的移動互聯新入口,即蘇州金龍所稱的云系統。
中交匯能是交通運輸部和中國交通報社唯一授權建設運營全國道路客運安全信息聯播網(客運wifi)的企業。在這次合作中,它的作用是提供一個名為“e路網”的平臺。e路網是一個移動終端端路入口,乘客通過wifi上網后,首先登陸的就是e路網頁面,該頁面包括安全、影視、游戲、小說、酒店、交友等10個頻道,正是騰訊、阿里、UC等互聯網企業連接的入口。
所以這次合作的大致分工是,創程車聯和中交匯能搭建平臺,騰訊、阿里等互聯網企業在鏈接到該平臺后,通過廣告收入與前者分享收益,中國電信提供信息流量。海格的用戶即客車運營商將與蘇州金龍共同分享部分運營收入。
對此,中交匯能總經理閻琳將海格“云戰略”帶來的運營收入總結為三類:一是應用互聯網帶來的廣告收入;二是測算運力運量帶來的數據收入;三是免費wifi帶來的增值收入。
借互聯網攬客戶
這已經不是蘇州金龍第一次挖掘互聯網與客車之間的商業價值。四年前,這家位于蘇州的客車企業憑借G-BOS智慧運營系統率先在客車行業發起“車聯網”概念,以幫助客運企業監控油耗的商業理念,贏得不少關注度。
不過,當G-BOS打開市場后,借著政策東風,車聯網產品恍如雨后春筍,各大主流客車企業以及卡車企業都在車聯網應用上做出迅速跟進,且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同質化傾向,G-BOS獨特賣點優勢漸失。
此時,客運企業正因高鐵項目的普及而遭遇最嚴重的客源流失。各大客車企業都在想方設法幫助客運企業留住客源,進而增加車型銷量。相比之下,更關注移動互聯業務的海格云戰略比G-BOS更受市場歡迎。
在前期調研中,蘇州金龍發現同樣線路的兩個客車,安裝無線wifi 的比沒有安裝的收入提高了20%。有的客運司機甚至借此做起了出租移動電源和耳機的生意,一個月下來單此項業務就能多收入1000多元。
所以,自海格云戰略發布之后,要求加裝無線wifi系統的客運公司在不斷增加。對此,蘇州金龍的策略是,先完成24座以上公路客車新車的免費加裝,然后針對老客戶開放申請免費加裝云系統,最后可以發展到為海格之外的其他品牌客車安裝,將影響擴展到足夠大。
事實上,蘇州金龍清楚,這種免費wifi的商業運營模式像G-BOS一樣容易復制,它必須在競爭對手做出反應之前,將產品求擴散求分享。
IT企業搶入口
盡管宣傳中安裝無線wifi是免費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它真的不會增加成本。據記者了解,一輛客車加裝一個無線wifi系統的費用是4050元,僅此一項,蘇州金龍前期初步投入4000多萬元,不過它將這筆費用轉嫁給了風投,而風投的引入者正是IT企業。
對IT企業來說,汽車這個移動交通工具,最大的吸引點就是能提供入口,而客車的入口價值現在顯然比轎車更具吸引力。有數據統計,每年我國通過客車出行的客運量高達400億人次。如果按照14億人口計算,每年我國人均客車乘坐經歷大約在28次,而伴隨這巨大人潮的是手機、iPad等各種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流動,這個潛在的市場IT企業無法忽視。
“過去,IT企業主要關注直接在城市運營的客運企業,現在他們開始重視前方車廠,因為車廠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客車,他們希望能夠把握住公路客運這個入口。”據創程車聯執行總經理戴永佳透露,IT企業的目標不會只局限于和e路網平臺的鏈接上,它們的規劃更長遠。
以騰訊為例,它現在已經在海格客車前安裝了攝像頭,以收集路況和客流信息。而阿里巴巴的戰略投資部投資經理也向記者承認,它們正在與蘇州金龍商談更詳盡的戰略合作計劃,具體內容目前拒絕透露。
事實上,從今年開始,騰訊和阿里巴巴就先后通過入股四維圖新、收購高德地圖軟件的方式,希望以地圖為切入口,構建車聯網戰略。騰訊甚至在5月5日GMIC大會分會場上,公布了路寶App+路寶盒子+“i車生活平臺”方案,詳細說明了進軍車聯網的整體思路。在這一背景下,客車與IT業的聯手究竟能撬動多大的商業勢能,也許雙方目前都不能給出確切答案。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國慶假期收官,藕粉出行體驗分享來啦![10-08]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