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路60年系列--———湖北公路巡禮
1956年6月,一代偉人毛澤東橫渡長江,乘興揮毫,寫下了千古傳頌的詩詞《水調歌頭·游泳》,“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描繪了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的情景。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書寫著時代進步與發展的軌跡。如今,荊楚大地遍地飛虹,長江上近二十座大橋橫跨南北;江漢平原大道縱橫,18萬公里公路連接東西。新中國成立60周年,湖北公路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魚米之鄉”的公路通車里程增長了188倍,“千湖之省”的橋梁總數達23865座,荊楚大地每百平方公里國土上就有101.3公里公路。
60年來,湖北公路人遇山修路,逢水架橋,在荊楚大地上書寫公路發展的壯麗詩篇;以地為琴,以路作弦,彈奏出“極目楚天舒”的交通發展輝煌樂章。
骨架公路網四通八達
新中國成立到今天,湖北公路人伴隨著祖國前進的步伐,艱苦創業,改革開拓,公路事業不斷發展壯大,走過了坎坷歷程,見證了荊楚大地舊貌換新顏的巨大變化,經歷了公路交通跨越式發展歷程。
1949年湖北省解放時,全省公路里程雖有3012公里,但勉強通車的僅為997公里;橋梁均為戰爭時期臨時性和半永久性橋梁。千里沃野的江漢平原,沒有一條平坦的大道,公路基本處于失修、失養狀態,加上連年戰爭的破壞,路況極差。
1949年到1978年,湖北大力恢復振興公路交通,修復了(武)漢宜(昌)、襄(樊)沙(市)、漢(口)小(界嶺)等主要干線,修復和改建了一批橋梁;隨后重點建設了連接西部山區的干線公路,鋪裝了省內主要通道。到1978年底,全省公路里程達到45508公里,高級次高級路面鋪裝率為16.9%,公路永久性橋梁達到4961座15.2萬延米。
1979年到1998年,湖北公路進入加快發展的時期,確立了以提高等級為主方針,大力改造、新建高等級公路,對行車密度大的國省干線、城市出口路、省際斷頭路以及跨江獨立大橋進行重點建設,集中力量對107國道、207國道等主要經濟干線進行二級公路改造;積極利用國家“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政策,廣泛籌集資金,加快國省干線二級公路建設速度;繼續支持貧困山區修建縣鄉公路。20年間,全省公路里程增長了8403公里,達到52989公里,二級以上公路里程達到6580公里,等級公路比重達到72.7%,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達到28.73公里,高級、次高級路面鋪裝率37.8%。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省公路躍升至科學發展時期,公路建設以“聯網、配套、升等、擴口”為目標,以建設高等級公路、拓展大中城市出口路、改善縣鄉公路、提高路網運載能力為重點,全省以每年千余公里的速度,進行國省道干線公路的新、改、擴建,經過前三年、后三年共6年的路網建設,路網技術標準迅速提高,省內干線路網日漸完善,公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得到極到緩解。黨的十六大以后,湖北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交通發展的決定》,加大了交通市場全方位開放力度,加快養護管理體制改革,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投入,建立收費公路統貸統還制度。2007年國務院批準武漢城市圈為“兩型社會”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省委省政府決定加快仙洪新農村試驗區、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旅游圈等“一區兩圈”公路交通建設。湖北公路由不通到通、由通到暢,由數量型到質量效益型,由瓶頸制約到基本適應,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截至2008年底,全省四通八達的骨干公路網基本形成,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88366公里。其中,國道5885公里,省道11030公里,縣道17503公里,鄉道51991公里,專用公路1460公里,村道100497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達到2719公里;一級公路達到1566公里,二級公路達到16043公里;一、二級公路全年共增加506公里。2008年等級公路增加6513公里,使等級公路里程達到153665公里,等級公路比重為81.6%。通車總里程中有鋪裝路面里程(高級)86345公里,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里程77215公里;簡易鋪裝路面里程(次高級)26857公里。全省橋梁23865座1093302延米,其中永久性橋梁21816座1050585延米,特大橋92座196063延米,大橋1751座272807延米。
農村公路網通鄉達村
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出了科學發展觀一系列要求,決定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公路是農村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堅持以“服務三農”為指導思想,湖北把農村公路作為公路交通發展的重中之重,出臺政策,編制規劃,指導服務,加強養護,保持了全省農村公路長足發展。2004年湖北省政府頒布了《關于加快湖北交通發展的決定》,調增公路養路費征收標準,專項用于通村公路和安保工程建設。2006年湖北提高通村公路建設補助標準,要求各縣市對通行政村瀝青(水泥)路增加建設配套資金。2007年湖北省頒布了《湖北省農村公路條例》,明確規定了農村公路的責任主體、建設標準、養護模式、資金籌集渠道和管理措施手段,較好解決了農村公路發展中的體制性障礙和機制性缺陷,對促進農村公路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
“十五”期間,全省共投入農村公路建設資金146.9億元,建設縣通鄉公路8631公里,通村瀝青(水泥)路25683公里,實現43%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98%的鄉鎮和69%的行政村通客運班車。
到2008年底,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169991公里,其中縣道17503公里,鄉道51991公里,村道100497公里,全省1343個鄉鎮公路通達率100%、通暢率87.2%;全省行政村28136個中,實現25786個行政村通公路,全省行政村通公路率達到91.7%,通達率達到83.3%。
2009年湖北進一步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計劃全年建設農村公路25000公里,力爭年底實現全省94%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提前一年基本實現中央關于東中部地區農村公路建設目標。按照《湖北省“十一五”農村公路發展規劃》中提出的要求:“2010年全省鄉鄉通等級瀝青(水泥)路,90%以上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
行業管理規范有序
一直以來,湖北公路人從未停止對公路管養模式的探索,孜孜追求建立科學有效的公路管理體制。
深化體制改革,規范行業管理。湖北公路管養體制進行了兩次大的改革。一次是從1978年開始的計劃體制改革,大力推行公路養護承包責任制,極大的調動了養護職工的積極性;將原來由省集中統管的公路新改建和養護計劃改由省、地、縣三級管理,使各地在建設項目安排、資金使用上享有更大的自主權,制定了養路費切塊分成和超收分成辦法和多種定比補助措施,使責、權、利更為緊密的結合,調動了地方公路建設的積極性。一次是2002年以來的公路系統“事企分離、管養分離”和“身份置換、資產置換”為主要內容的公路養護體制改革工作,推動了公路部門事企剝離、主輔分離和人員分流的進程。實施以養護定額管理為標志,以機械化大道班、養護中心建設試點為手段的養護體制改革,公路企業依托市場得到迅速發展。
完善養管機制,改善路況路貌。全省公路部門牢固樹立建養管并重的理念,不斷完善養護管理運行機制,提高養護管理水平。全面加大了公路預防養護力度,養護項目管理逐步展開,養護機械化程度明顯提高,養護科技含量明顯提升。加大了文明樣板路和GBM工程建設力度,公路路況及路容路貌得到全面改善。公路管理站布局調整速度加快,機械化大道班建設成效顯著。全省實施的以“珍愛生命、消除隱患”為主題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對國省干線危險路段進行綜合整治,大大改善了公路安全行車的條件。截至2008年底,共整治8549處6051公里國省干線危險路段,全省國省干線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增強;同時,不斷加大危橋改造和加固的力度,全省共加固危橋587座,橋梁安全管理成效顯著。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制定全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改革實施細則,建立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和運行機制,保障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正常化和規范化。
堅持依法治路,強化路政管理。湖北先后出臺了與《公路法》相配套的《湖北省公路路政管理條例》、《湖北省農村公路條例》等法規,為路政管理創造了有利的法制條件。全省公路部門大力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堅持教育與培訓相結合,增強了執法隊伍素質,提高了路政執法能力。全面推行路政執法責任制,實行執法責任目標管理,強化執法人員考核評議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強化執法監督檢查通報制,規范了路政許可行為,公路服務與執法質量明顯提高,公路路政管理的社會地位和文明執法形象明顯提升,公路治超取得明顯效果。
2008年全省公路部門以國省干線為重點,加大源頭治理車輛超限超載力度,加強路面執法力度,全省共檢查運輸車輛98.5萬輛(次),檢測超限超載運輸車17.2萬輛(次),卸載超限超載車輛5.55萬輛(次),卸載貨物11萬噸,使國省干線超限超載車輛基本控制在8%左右。全省路政案件查處率達到98%,結案率達到95%,執法文書使用率達到100%,案卷合格率達到98%,無行政敗訴案件。加大集鎮過境路段整治力度,共整治過境路段43個,保障了公路橋梁安全暢通。
文明創建成果豐碩
圍繞公路發展中心工作,認真落實“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以提高公路行業職工素質為根本,不斷豐富文明創建載體,深入開展具有公路行業特點的精神文明建設,樹立公路行業良好形象。
加強隊伍建設,增強職工素質。從上世紀80年代起,堅持在全省公路系統開展形式多樣的職工繼續教育活動,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使科學技術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服務于公路建、養、管;與大專院校合作,開設的各種學歷教育班,為公路系統培養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到“十五”末期,全省公路系統職工文化知識結構發生了極大變化,高學歷的人數占職工總數比例大幅提升,中高級職稱人數不斷增加。職工繼續教育為公路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為實現“科技興路”戰略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開展文明路創建活動,構建和諧公路形象。全省公路系統結合公路行業特點,找準突破口,把握切入點,以點帶線,以線帶面,不斷完善文明創建機制,拓展創建領域,豐富創建內涵,積累創建經驗,收獲了文明創建的豐碩成果。在107國道武漢至武勝關段、316國道武漢至襄樊段、207國道襄樊至荊州段、318國道武漢至蘇拉口段、105國道湖北段、316國道襄樊至土關埡段、武當山旅游公路等路段上建成7條省級文明路,創建里程1500多公里。省級文明路路面整潔,排水暢通,標線突出,標志醒目齊全、道路順暢通達,“窗口”服務質量高,星級公路站點綴其間,繪成公路行業文明建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創新文明創建載體,全面提升創建檔次。跨入新世紀,湖北公路系統提出了創建文明行業的新要求,堅持“夯實基礎、凸現特色、再上臺階”,不斷加大資金投入,著重在“三點一線”即治超站、收費站、管理站、渡口和文明公路示范線上下功夫,提高“示范窗口”、“星級公路管理站”的文明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啟動了每兩年一次“養護路政優勝杯”競賽活動,將公路養護與路政管理有機結合起來,互相促進,互相補充。繼續深化“學先進、樹新風、創一流”活動,并與學習“剛毅精神”結合起來,開展了不同主題的公路文明行業的創建活動。省公路局機關在督促各地創建文明單位再上臺階的同時,通過多種手段提高機關創建水平。省公路局連續兩次被評為“最佳省級文明單位”,先后獲得“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單位”和“全國交通系統文明行業”光榮稱號。
到2008年底,全省公路系統建成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國家級文明單位1個,省級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3個。其中,最佳省級文明單位11個,省級文明單位32個,省級創建文明行業先進單位4個,省級文明路7條。省縣以上文明單位覆蓋率達98%,省級文明單位覆蓋率達到37%,文明單位創建保持率達到100%。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大連地鐵加開47列次 保障焰火秀期間市民出行[09-27]
- 進萬企、解難題:便捷市民上下班通勤路,成都公交出實招[09-20]
- 中秋假期去哪游玩?鄭州公交上線 8條景區直達專線[09-14]
- 乘小巷公交 游古街小巷[09-09]
- 行業觀察|北京公交專用道第三批優化調整對出行有哪些影響?[09-05]
- 鄭州公交:城市記憶之行進中的公交[09-04]
- 創新高!車展開幕在即,成都公交將開兩條免費擺渡線![08-29]
- 貴陽公交構建智慧交通體系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