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蘭州:“蘭馬賽”期間13條公交線路臨時調整線路

3條臨時運動員接送專線
一號線:由蘭州西站(1路站)始發至城關黃河橋南,途經七里河橋、公交集團、西湖公園、白馬浪、中山橋、市委等站。該線路100臺車容整潔、技術狀況完好的車輛承擔運送任務。
二號線:由培黎廣場始發至鹽場堡(甘肅國際會展中心路口),途經十里店、幸福巷、七里河黃河橋北、羅九公路、公交廣告、北濱河中路、龍源、金城關、白塔山公園、市二院、廟灘子、草場街、趙家莊等站點。該線路50臺車容整潔、技術狀況完好的車輛承擔運送任務。
三號線:由天水路北口始發至鹽場路,途經鹽場路路口、雁灘大橋、省政協等站點。該線路30臺車容整潔、技術狀況完好的車輛承擔運送任務。
以上三條臨時運動員接送專線車發車時間為:首班4:30,末班5:40。
13條公交線路臨時調整線路
據了解,本屆“蘭馬賽”比賽涉及南北濱河路及雁灘黃河大橋、城關黃河大橋、七里河黃河大橋、銀灘黃河大橋等,比賽期間南北濱河路及以上橋梁實行全封閉交通管制。為此,交通管制后13條公交線路將不同程度進行調整:
B1路:線路由劉家堡廣場發車后至制配廠三叉路口調頭運營。
32路:線路縮短至金港城(118路終點站),由金港城始發至洪門子公交站運營。
105路:線路由瓜州路(省中醫院橋)向南進入西津路到西關十字。
139路:線路到西湖公園后經西津路進入西關十字恢復原線。
137路:原線行至西關十字后經雙城門、南關十字左轉進入省政府恢復原線。
4路:線路調整為西關始發后經中山路、慶陽路、南關十字左轉至省政府后恢復原線路。
16路:在戒嚴后新港城班次暫時停放在新港城,等候運營命令,南山東路班次由南山東路運營至火車站后調頭往返運營,待戒嚴解除后恢復原線路運營。
9路:線路調整為經中山路、慶陽路至南關十字、靜寧路后恢復原線路。
118路:線路由華聯超市始發至運營,不經過南濱河路。
140路:線路由新港城發車后走雁西中路經雁灘路西口、灘尖子左轉至讀者大道左轉彎后復原線路,雙向同線運行。
144路:線路下行抽調車輛4臺車輛,采取區間繞行掉頭行駛,下行車輛(九州創城B區—空港花園),從九州創城發出至廟灘子掉頭返回起點站,待管制結束后恢復線路運營。未參加掉頭車輛的人員,均在站點待命,待交通管制結束后,執行調度命令,參與線路運行。
601路:線路由火車站始發經天水路進入高速公路至新區。
602路:線路由蘭州西站始發經西津西路至西部歡樂園、左轉至南濱河路西段、經西沙大橋恢復原線路運營。
蘭馬賽期間提供免費服務專線車
為保證蘭馬賽的順利進行,保證廣大參與者的出行,6月11日(蘭馬賽當天),所有參加蘭馬賽的運動員憑號牌、工作人員憑工作牌、志愿者憑志愿者標示牌和著演出服裝的人員免費乘坐市區內所有公交運營線路車輛(156路以下的路別線路)。
同時,蘭州公交集團還準備了全程賽事收容車及半程賽事收容車24臺,2臺備用空調車輛隨時待命,54臺志愿者接送車,24臺車輛存放運動員衣物以及在全程賽折返點(森林武警總隊)眾邦大道馬路邊停放8臺車容整潔、車況良好的車輛待命,隨時準備輸送參賽人員及觀眾。
37條公交線路推遲發車
受交通管制限制,經過黃河大橋和經過南、北濱河路的線路:2路、7路、8路、15路、18路、20路、22路、25路、26路、32路、35路、53路、66路、74路、80路、81路、83路、85路、86路、103路、107路、108路、109路、112路、114路、125路、126路、131路、135路、142路、143路、149路、155路、156路、180路、602路、604路等37條線路推遲出場,待交通管制結束后恢復運營。其它線路正常運轉。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大連地鐵加開47列次 保障焰火秀期間市民出行[09-27]
- 進萬企、解難題:便捷市民上下班通勤路,成都公交出實招[09-20]
- 中秋假期去哪游玩?鄭州公交上線 8條景區直達專線[09-14]
- 乘小巷公交 游古街小巷[09-09]
- 行業觀察|北京公交專用道第三批優化調整對出行有哪些影響?[09-05]
- 鄭州公交:城市記憶之行進中的公交[09-04]
- 創新高!車展開幕在即,成都公交將開兩條免費擺渡線![08-29]
- 貴陽公交構建智慧交通體系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