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車由盛到衰,當在情理之中。微車走下坡路,根子在于微車企業近年來的產品發展戰略。對于微車下一步如何發展,企業普遍缺少思路,更缺乏產品創新、市場創新的勇氣和行動。
近20年來,絕大多數微型客車不僅面目、內飾缺少變化,性能更是變化甚少。絕大多數微車不能離開好路面行駛,注定它只能在城鎮里與諸多以乘坐為主的車種去爭
食,而在這方面它顯然不具優勢。它的細分市場顯然只能是小城鎮和農村,但它又沒有向這方面努力。
十多年的順境把一些微車企業養懶了、養饞了、養得遲鈍了。面對下滑的局面,它們總抱著一種僥幸的心理,祈盼著天氣突然轉好,重見艷陽天。可是,隨著城鄉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汽車市場的迅速發育,這種刻舟求劍的想法只能一次次落空。
當然,微車企業心中都有一個情結,那就是干轎車。現在,四大微車企業都已夢想成真。變換了出身,志滿意得的勁頭眼下還沒有過去。然而,就在圓轎車夢的過程中,它們疏忽了發家產品微車升級換代的大計。當時化油器車變電噴車,它們表現得遲鈍、落后,現如今,加個"鼻子",國家早就通知過,它們當中還有磨磨蹭蹭的,更不用提如何在產品開發上動腦筋,重返大城市和進軍農村市場了。
微車是外國巨頭至今難以涉足的車種,因而被看成是自主品牌成長性很高的產品。因為對一般平民來說,它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很高的性價比。現在看來,盡管它依然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但在城市里,其銷量增幅不會再像以前那么高,而在田野村莊,它卻可以挖掘出巨大的增長量。筆者相信,只要微車企業下大功夫調研和開發,想農民之所需,為農民打造結實、耐用、富有中國特色的微車,微車企業定會重溫昔日的輝煌。否則,在轎車、輕卡,特別是皮卡企業的多重夾擊下,微車企業只能淪落為乘用車行業的末流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