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云
根據統計分析報表,1~5月50家企業累計生產各類客車40194輛,同比增加1551輛,增長4.01%;累計銷售39038輛,同比增加1922輛,增長5.18%。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今年客車行業的產銷狀況并不理想,產銷量同比增長的只有20家,占40%;同比下降的有30家,所占份額達到60%。雖然總量上是增長的,但從企業的表現來看,客車行業的整體狀況則有所下滑。
根據2000年至2003年全年和2004年上半年大中型客車銷量百分比對照表,可以看出,大型客車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而中型客車所占比例則越來越少,在2002年達到銷量最高點。過去的兩年,企業之間差異越來越大,在大中型客車的銷售量上,鄭州宇通一直緊追著金龍不放,第一名與第二名之間差距逐漸縮小。隨著蘇州金龍和廈門金龍的分家,宇通輕易登上龍頭寶座。前兩年排名第三的廈門金旅一下子躍到第二位。而鄭州宇通的銷量集中度大于產量的集中度,更說明其內庫存占用資金很少。
今年1~5月大型客車銷量上升和中型客車銷量下降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客運運力過剩,客車市場供嚴重大于求。特別是在交通部加強對客運車輛的超載檢查后,由于五一、十一、元旦、春節及其他節假日時間較多,導致客運公司在購車時過多考慮節假日運輸情況,購車時選擇座位多些大型客車。
其次是銀行及金融機構緊縮信貸,造成已訂車輛無法及時提車。而因貸款權限的松緊較大程度地影響了車輛的銷售。如去年的SARS確實造成不少人無錢及時給銀行還貸,銀行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慎重放貸的事實。今年國家加大宏觀調控的力度,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又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貸。造成汽車消費還貸能力差的原因是去年的非典讓不少個體貨運人沒能及時向銀行歸還貸款而造成惡性循環,實質上客運與貨運投資風險及利潤回報有很大出入。
再是受交通部JT/T489—2003《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車型劃分》標準影響,39座客車將有可能成為2004年亮點。JT/T489—2003標準于去年10
月1日開始實施,由于標準實施的滯后效應,引起客車銷售滯后。
火車的提速、城市輕軌和私家車的發展也是影響今年上半年大中型客車市場銷售的一個重要方面。還有符合JT/T325—1997標準的高級客車將不再被承認,今年9月可能實行歐Ⅱ排放標準也影響了今年上半年客車的銷售。浙江512重大交通事故發生后,各地車管部門加強對車輛質量的檢查,前幾年由于客車參與等級評定時受到比功率的限制,因而不少客車企業隱瞞客車裝備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不少產品不能銷售。
屬于不可抗力方面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如去年的非典對旅游市場造成極大的影響,但今年的禽流感也讓不少人放棄外出旅游的念頭,普遍在附近景點旅游,因而也對旅游用車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道路汽車外廓尺寸、總質量與軸荷限值》國家強制性標準的批準實施對市場也產生一定影響。該標準將客車外廓尺寸長度定為13.7米;長度大于11米客車,外廓尺寸寬度為2.55米。對采用空氣懸掛結構車輛,軸荷可提高15%,同時,對多軸大型車輛適當給予受費優惠。這項標準的實施,為客車開發新品種提供了空間,有利于臥鋪客車和高級商務客車的開發。
重組兼并有利于開拓市場
客車行業企業數量很多,管理分散(客車企業原先分屬建設部、交通部、機械工業部、公安部等不同政府或行業管理部門),規模較小,主導產品不突出,經濟效益一般,屬于一般競爭性產業。2002年下半年以來,湖南三一重工控股、上海復星集團、江蘇鹽城中大集團、曙光股份、格林柯爾等企業紛紛進入客車行業,民營化的企業憑借其機制靈活、低成本優勢和市場應變能力,尤其是其所在區域內地方政府的支持,更有望在大客行業獲取新的利潤機會。最為典型的是中通收購新疆客車廠開發西北市場,宇通收購蘭州客車廠得到甘肅省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宇通收購重慶客車廠,巧妙地利用了其在城市客運領域的銷售資源。
雙品牌策略利大于弊
不少合作或合資的企業都采用雙品牌策略,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國外品牌,其在一定的市場范圍內,都有較高的美譽度。不少客車企業已經開始注意用國外品牌來提升自主品牌,如宇通與曼合資,江淮大力宣傳和現代公司的合作等都是這方面的典型范例。采用雙品牌策略、實行品牌策略的轉移不僅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同時也對中國汽車最終走向世界實行品牌戰略的轉達移打下基礎。
13.7米客車純屬作秀
繼金華北方在推出13.7米大型臥鋪客車后,鹽城中大、廈門金龍、北京北方等企業都相繼推出13.7米客車。結合火車提速、中國高速公路車流量嚴重飽和等多種情況,此類客車市場容量并不是特別大,不會超過1200輛。況且結合國外此類客車的發展水平,國內的客車匹配技術尚不能滿足國內客車企業的需求。國內某些企業推出100多萬元的此類客車能否上路,倒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
城市交通水平的提高直接促進公交客車的發展
根據國際經驗,當城市化水平達到30%的臨界值時,將進入城市化加速階段,而現在我們國家的城市化水平是34%~35%。城市人口越多,我們需要的公交車輛就越多。而且更深入一層的研究表明,城市化規模越大,每萬人所需要的公交車數量越呈幾何級數增長,因此城市對公交車的需求量也是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增長。
公路發展帶動大中型客車需求
交通部現在又規劃了一個國家重點公路建設,它主要是連接大中城市、區域性經濟中心、交通樞紐、旅游名勝等等這些地方(重點公路規劃大概是7.18萬公里)。按規劃,到2020年中國高速公路縱向13條,橫向15條,一共7.1萬公里,在這種情況下,將來的長途客運車的發展,相對于鐵路會更大。
與前兩年相比,大中型客車市場井噴現象在未來兩至三年內不會再發生,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中長途客運的運力現在相對過剩,尤其是高速公路通車的地方。第二,特大城市地鐵和輕軌的發展對城市公交發展有影響。從長遠看,像北京,到2008年計劃要修建地鐵300公里,還有其他一些車,將來會占到客運出行量的30%,這樣就會逐步替代公交車。其他大城市也在積極發展城鐵。第三,私家車的發展使營運用大中型客車損失一部分乘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