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客車出口剖析
現階段我國客車出口的模式主要有三種:
模式一、有科學的規劃,以出口品牌為特征。要想讓自己的產品從老外眼中“MADE IN CHINA”中脫穎而出,品牌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這一模式是中國客車真正意義上的品牌輸出,目前國內最知名的客車企業宇通和大金龍已經在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績。
模式二、以獲取訂單為目標,以出口產品為特征。目前大部分國內客車企業出口都采用這種方式。由于信息渠道和品牌影響建設都不夠成熟,國內客車企業大多是依靠用戶找上門來的業務,并盡力爭取每一單客戶的訂單,積累市場的保有量和企業的綜合實力,以求蓄勢待發。這種操作方式靈活多變,相對難度較小,比較容易獲得成功,但也容易產生貿易問題,如出口企業之間在市場上的競爭、出口企業與用戶間的協調、出口企業與經銷商的關系等。
模式三、以提高企業的經營質量為目標,以出口工藝為特征。這種模式在中國的襯衫行業和印度的軟件行業已經取得了成功,也有許多的優點,如可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在產品認證上不擔風險、技術可廣泛吸收國際經驗等。因此對提高企業的經營質量是有幫助的。但這種模式不利于培養自己的品牌,利潤率也相對較低,也容易出現貿易問題等。
優勢和問題
當全球客車產銷量中的33%被打上“MADE IN CHINA”烙印時,誰也不能否認中國是一個客車制造大國。但中國客車貿易額在全球客車貿易額中2%的微小份量卻又在時時提醒著我們:中國還難言客車強國。中國近年來客車出口確實勢頭強勁,然而沾沾自喜之余,冷靜分析客車行業出口現狀我們就會發現,我國的客車出口尚處于“試水”階段。從客車大國到客車強國,中國客車行業還面臨重重困難,存在眾多問題。
中國客車最大優勢在于性價比??蛙噷儆谟唵问缴a方式,與轎車行業的大批量生產相比,具有產量低、品種多的特點,所以自動化水平都不是很高,大部分工作靠人力完成。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較低,是一些發達國家不可比擬的。因此我國客車生產成本普遍較低,價格方面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另一方面隨著國內客車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我國客車制造技術也在快速地發展成熟。中國客車市場產品鏈長、層次豐富,產品格局堪稱世界之最,其中既有公路客車、旅游客車、城市公交客車、團體客車,也有自主開發的臥鋪客車,還有新發展起來的城郊客車,產品長度從3.5米到13.7米,產品檔次從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中國客車企業已經熟練掌握了各種類型客車的制造技術,自主開發能力已經越來越強。因此中國客車不僅制造質量越來越好,覆蓋面也越來越廣。
歐產客車斯堪尼亞.伊利薩爾i4-1
但國產客車出口面臨著的更多的是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國產客車將始終難以在國際市場樹立強勢的形象。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主要的問題都是哪些。
一、核心硬件技術跟發達國家存在差距
除了價格優勢外,我們的客車技術無法與歐洲客車競爭,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歐洲客車市場作為世界商用車的中心,不僅擁有誕生世界第一輛客車的榮耀,而且擁有龐大成熟的客車產業體系、眾多的客車制造企業以及強大的研發能力,這使得歐洲在客車誕生100多年之后依然引領著世界客車工業的方向。雖然近年來我國的客車制造技術越來越成熟,各種配套設施設計和技術也漸漸趨于完善,但畢竟起步太晚,還在發展和進步中。例如歐洲客車目前普遍是歐ⅳ標準,而國內大多數客車仍使用歐ⅲ標準,甚至還有部分為歐ⅱ標準,中國客車在發動機、底盤和電控等核心技術上跟歐洲先進國家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二、客車企業面對國際市場浮躁的心態
單從近年來的國產客車出口數據上看,高增長率無疑使人為之振奮。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這種高增長是建立在低基數之上的。與行業總銷量相比,客車出口量顯然還只是九牛一毛??蛙嚻髽I紛紛踏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的勇氣確實可喜可賀,但其中的浮躁和冒動也著實令人擔憂。因為,有效的海外營銷遠不僅是找一家海外代理商、開一場新聞發布會或在企業網站上多加一個英文版之簡單易成。國際市場的復雜環境、不同國家的巨大差異和企業對海外市場營銷缺乏有效的認識等等,使得客車企業必須審慎地對待海外市場,切忌以浮躁的心態、急功近利地叩響國際市場的大門。
在這方面,廈門金龍開拓馬耳他市場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截止2004年底,金龍客車累計出口馬耳他160余輛,絕對數量雖不多,但對于該國共計650輛左右的市場容量來看,金龍客車占據了近1/4的市場份額。早在1998年金龍便開始了與馬耳他代理商的接觸,通過對當地市場的仔細考察和調研后,2001年初金龍推出了為該國量身訂做的右置方向盤低地板公交車XMQ6113MG,該車也是國內研制開發的第一款低地板公交車。2003年2月,金龍拿到了英國商用車輛質量認證書(簡稱VCA),取得了國內第一張客車外銷歐洲市場的重要通行證。此后,馬耳他的公交車訂單源源到來。
國產客車出口需求更多的發展建設
三、大多數出口企業后續服務跟不上
許多客車企業在大談出口、盤點市場時,對出口客車的售后服務問題避而不談。事實上,現在國內客車的出口大多停留在小批量整車出口上,出了國門就很難再管理到售后的服務鏈。這樣的經營方式往往損害的不僅僅是某一家客車企業的名聲,而是破環了“中國客車”這一整塊招牌。試想,一個年產1000輛左右客車的內銷型客車企業,一年竟然將產品出口到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售后服務如何能跟上,真令業界為其捏汗。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從鈦酸鋰“逆襲” 看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三國殺”[03-29]
- 直播—“安凱美麗中國行”第四季銀川站[03-29]
- 康明斯:鏈合全球技術資源,構建本土化模式[02-04]
- 揚子江雷洪鈞:大客車更適合用磷酸鐵鋰電池[01-30]
- 歐科佳張小平: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互聯網+”公共交通[01-11]
- 歐陽明高答客車網:“十三五”客車電池什么樣[01-15]
- 2016百人會23位專家領導共話新能源客車[01-27]
- 誰家的車 讓精明徽商敢做吃螃蟹的人[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