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動力主流地位不可撼動
近年來,新能源客車產業發展迅猛,專家預計2010年新能源客車產銷量將較2009年上升50%。然而日前舉行的2010中國國際汽車零部件發展高峰論壇上,在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技術受到廣泛關注的同時,傳統動力也成為了熱門話題。面臨減少燃油消耗和汽車溫室氣體排放的要求以及隨著國家燃油排放標準的不斷升級,傳統內燃機產業如何提升自身,以適應可持續發展能源環境的需要?
2010中國國際汽車零部件發展高峰論壇
內燃機技術本身可向縱深發展
博世汽車柴油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儒韜認為,柴油動力技術還能夠向縱深發展。未來柴油機的燃油消耗和現在相比,將有大幅降低。因此,柴油動力應該成為中國汽車節能減排的方向之一。從現在普遍使用的汽油車發展到新能源汽車,要經歷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時期發展柴油動力。2007年~2009年,博世柴油機的整體油耗降低了11.5%,到2012年,這個指標還會降低10%。第三個階段,在2012年基礎上,計劃將整體油耗再下降17.3%,以達到通過清潔柴油技術降低油耗30%的最終目標。
內燃機發明之初,熱效率只有10%~12%,時至今日已達到40%以上。我國在70年代以前,對內燃機排放沒有法規限制,如今,我國已逐步實施國Ⅲ、國Ⅳ排放標準,北京將要實行國五排放那個標準,日后會有更高的要求。而我國的柴油機企業也推出了國四、國五的柴油機產品,并且大批量投入使用。東風康明斯作為擁有達到國Ⅳ技術產品、且有成熟產品在運營的發動機企業之一,其滿足國Ⅳ排放標準的發動機已經在北京等地大批量應用。身為客車發動機的龍頭企業,玉柴曾在2009年第七屆北京國際客車及零部件展覽會展出他們的獨立自主研發的低排放YC6L國5電控柴油機。
經驗和內燃機的技術發展潛力告訴我們,面對當前節能減排趨勢,內燃機仍有巨大空間。現今新型內燃機產品均是圍繞如何提高油耗、如何降低排放而開發的,并使用一些創新型技術。如不僅能降低排放、還能提高燃油效率的渦輪增壓技術;可以實現30%的燃油效率,同時減少25%的溫室氣體排放柴油共軌噴射技術;在不影響發動機動力表現的同時,減少油耗,提高燃油效率的直噴系統等。
內燃機經歷過3次技術革命:20世紀20年代,機械泵的出現改進了內燃機的燃燒過程;20世紀50年代,廢氣渦輪增壓器使內燃機動力性、經濟性顯著提高;上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先后爆發,就在這時,內燃機迎來智能化革命,燃燒技術再次發生質的飛躍。“2007年,美國燃燒協會預測,內燃機的熱效率可提高25%~50%,國外有專家認為,內燃機的熱效率提高60%~70%也有可能。應該說,內燃機技術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節能減排提升空間很大。” 我國著名內燃機專家蘇萬華說。
新能源會促使傳統動力升級
近年來,新能源客車發展勢頭強勁,國內主流客車企業均有不同型號的新能源客車產品面世,并且投入運營。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的相繼召開也加速了新能源客車的應用進程。由于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相比,最根本的變化體現在動力系統,因此隨著新能源客車的蓬勃發展,不少人認為傳統內燃機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
中國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明高則認為,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能帶動內燃機產業的升級。微混合、輕混合動力系統,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內燃機的一種改造。強混合動力系統中,內燃機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插電式和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上,仍然需要高效率、低噪聲、低排放的內燃機。
我國客車混合動力系統開發,一開始均由整車廠牽頭,但如今伴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內燃機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開發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濰柴、玉柴、上柴等大型柴油機廠均開始開發自己的混合動力系統,比如濰柴目前正牽頭國家某混合動力系統開發項目,上柴的混合動力系統已經應用于上海世博會的服務。
配裝玉柴混合動力的車輛
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魏安力認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不但不會沖擊傳統動力行業,恰恰會對傳統內燃機行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魏安力進一步表示,“以前我們燃燒的都是石化產品,這時候對內燃機的要求可能不是太高,而‘新能源’燃料的使用,會促使內燃機在一些技術,如密封性等方面進行改進,從而適應新的燃料的需要。另外,從結構上來看,新能源汽車最大的一個特點是電子化控制系統的應用,而這些技術的使用,會帶來內燃機在結構上的改進。”
誠然,新能源汽車是傳統汽車技術的傳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長期戰略,是汽車工業尋求可持續發展能源環境的必然選擇,但是短時期內由于資金、技術等多方面原因尚不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傳統動力在不斷升級優化的同時,依然會保持主流地位。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從鈦酸鋰“逆襲” 看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三國殺”[03-29]
- 直播—“安凱美麗中國行”第四季銀川站[03-29]
- 康明斯:鏈合全球技術資源,構建本土化模式[02-04]
- 揚子江雷洪鈞:大客車更適合用磷酸鐵鋰電池[01-30]
- 歐科佳張小平: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互聯網+”公共交通[01-11]
- 歐陽明高答客車網:“十三五”客車電池什么樣[01-15]
- 2016百人會23位專家領導共話新能源客車[01-27]
- 誰家的車 讓精明徽商敢做吃螃蟹的人[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