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十二五規劃注重質量提升 欲從大國邁向強國
2011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汽車行業如何邁好這新的一步,是汽車業界人士、專家學者及廣大消費者共同關注的大事。剛剛過去的2010年,中國汽車年銷量蟬聯了世界第一的稱號,并趕超了全球汽車史上的最好紀錄。但銷量上的世界第一只是一個量,不代表質的飛躍。專家認為,中國汽車產業的路還很長,未來還是要把質量放在第一位,在轉型升級上下大工夫。
從數量提升到以質取勝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張小虞前不久表示,汽車業“十二五”規劃應該偏重質量的提升,比如研發、生產能力建設、新能源汽車如何推進產業化等問題。他說,未來10年將是中國汽車工業轉型升級,實現從制造大國邁向產業強國目標的10年。
張小虞表示,汽車工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目標,就是要使中國成為一個汽車產業強國。在這樣一個發展進程中,汽車產業首先要和國民經濟GDP的增長保持同步,實現由大變強;其次,要全面擴大內需、拉動消費,讓老百姓行得更多便利;第三,要以創新引領行業發展,掌握核心技術,提高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第四,與中央提出的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的目標同步,在未來10年建設成一支百萬產業強軍;第五,進一步優化市場結構、技術結構、產業結構和組織結構,在國家兼并重組的政策下實現整個結構調整的目標。
張小虞的觀點代表了眾專家的希望,而要實現中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汽車強國的目標,就必須使我國的自主品牌由數量取勝、價格取勝轉變為靠質量取勝,最終實現品牌取勝。
如何真正實現“華麗轉身”,資深汽車評論員賈新光表示,中國汽車“十二五”期間必須要做到產業升級。“這將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產品技術的換代升級,二是在產業鏈上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領域延伸,三是調整產業結構。這就涉及加快產品創新、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加快產業聯合重組、加快售后市場開發。”
轉型期將不斷涌現優秀企業
盡管從汽車產銷量看,中國已戴上了世界第一的“桂冠”,但是細看行業,真正做到由大到強則需要行業苦練內功。專家認為,車企應圍繞“內涵式增長”這一主題,在技術提升上多下工夫。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多的優秀企業不斷涌現出來。
“十一五”期間,我國政府對汽車行業的定調主要是做大,“十二五”期間政府主要目標是做強,即從追求規模轉為提升競爭力。“十二五”期間就是汽車行業轉型升級階段,有關專家把此階段的汽車產業發展用幾個關鍵詞進行了概括:自主、節能、出口、整合。“十二五”末,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要從現階段30%提高至50%;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00萬輛左右,且在電機、電池等核心零部件領域形成3至5家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骨干企業,產業集中度超過60%;2015年汽車整車出口要由現階段的3%提升至10%;為做強汽車業,資產整合也是大勢所趨,到2015年前14家企業整合至10家左右。在轉型升級期間,符合產業轉型特點,不斷進行技術升級的優秀企業將脫穎而出。
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市場產銷規模還會進一步擴大,大企業集團將初步形成,結構調整也會進一步加快,技術會有長足的發展,節能減排的水平會明顯提高。與此同時,中國汽車走出去以及海外收購的力度將進一步擴大。
自主創新是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
技術升級離不開自主創新。業內專家表示,我國汽車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和動力必須是自主創新。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目前及未來一定時期內國家經濟工作的重點,自主創新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技術創新是自主創新的核心,產品、品牌是自主創新的成果。汽車產業的自主創新必須整合全球優勢資源,在注重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拓展原始創新能力,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設具有國際知名度的自主品牌。汽車工業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才能最終成為世界的產業強國。
據了解,近10年來,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不斷推進自主創新,自主研發實力、產品品質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在商用車領域,自主品牌產品已經占有85%的份額,擁有明顯優勢。在乘用車領域,自主品牌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份額已超過405。專家表示,在促進我國汽車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自主品牌汽車還要付出更多努力。
突出的結構調整、突出的競爭能力的提高,是我國汽車行業未來展望10年、部署5年的中心,也是實現中央經濟增長方式和結構調整的雙重任務。趙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技術結構的調整是難點。”這需要我們更堅定地堅持自主創新,在一些關鍵和核心技術方面實現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