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2011年汽車信息化三大熱點趨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朱孔源博士在該協會接受ZDNet記者采訪時表示,2011年我國汽車行業IT應用將有三大熱點,一是汽車企業將打通包括ERP和PLM在內的各環節的信息流,加快消除信息孤島,二是IT應用將更好地面對企業兼并后IT融合,三是加強售后服務信息化水平。
2010年,我國汽車行業在國家擴大內需的刺激政策環境下,創造全球產銷量的世界紀錄,產銷都超過了1800萬輛。2011年隨著國家取消了汽車購置的優惠政策,以及北京搖號等限購政策的出臺,2011年中國汽車市場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朱主任認為,信息化將成為汽車企業應對市場競爭非常好的手段和工具。
朱主任還表示,目前我國汽車行業兩化融合過程中差異性也比較大,轎車行業信息化整體水平要好于商務車,而商務車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要好于汽車零部件企業。隨著商務車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兼并重組的步伐加快,未來商務車、零部件企業在信息化方面的提升空間很大。
朱主任還表示,過去信息化強調各個環節的單獨應用,信息孤島現象比較嚴重,加速ERP和PLM等各系統之間的融合將成為汽車信息化的熱點之一。
以下是朱孔源博士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政策研究室接受ZDNet采訪的訪談摘要:
轎車信息化水平在汽車行業中領跑
ZDNet:朱主任,您好,2010年中國汽車行業特別火爆,產銷都超過了1800萬,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很多人關注汽車行業的信息化,請您先簡單介紹一下中國汽車行業整體信息化的簡單狀況。
朱孔源:好,剛才你也提到了,汽車行業2010年發展得特別好,我們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這個世界紀錄歷史上只有美國逼近過1800萬輛,但是也沒有超過,我們應該是名副其實的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在汽車行業這些眾多的成績里面,我想信息化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這里邊其實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認識汽車行業的信息化問題。汽車行業其實從很早以前就重視信息化工作,應該來講是汽車行業的信息化在我國家制造業中屬于一個先行者,從最開始的CAD等工具軟件使用,到現在管理軟件的使用,汽車行業信息化在全國各個行業當中也屬于領先的團隊。
汽車行業本身來講,在兩化融合的過程當中當然差異性也比較大,比如我們的轎車行業信息化水平要好于商務車,而商務車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要好于零部件。
汽車行業兩化融合效果顯現
ZDNet:從2010年調研的水平來看,國內的轎車行業在信息化方面有哪些熱點?
朱孔源:這個問題,我想從國家提出的兩化融合這個角度去認識一下。過去大家強調信息化的應用,比如工具軟件的應用,像CAD,CAE,CAPP各種工具軟件的應用。比如財務管理軟件的應用,這些應用往往都是局部應用的過程,沒有一個更深入的融合過程。兩化融合這個概念需要從各個環節去加速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應用水平和融合的水平,通過我國2010年對轎車行業的信息化調研發現,我國轎車行業的各大企業正在加速各個信息系統之間的融合,步伐明顯加快,大家對兩化融合的認識不再是過去片面地認為只是管理方面的信息化過程,產品研發領域的信息化也開始更加重視,并和管理管理深入融合。
ZDNet:隨著北京2011年的一些政策出臺,很多人覺得2011年中國的汽車工業可能會有,跟2010年相比速度肯定沒有那么快,甚至可能會調整。您覺得在這種形勢下,信息化應用對企業競爭力有怎樣的好處?
朱孔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汽車行業有點過快,或者說我們大家也都一致認為2010年2008的年時候我們是900多萬輛,2009年的時候我們就突破了1300萬輛,2010年的時候我們又一舉突破了1800萬輛,這個速度確實增長過快。當然也符合我們中國的實際情況,我們中國來講,隨著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轎車進入家庭的步伐肯定要加快。
但是隨著政策的調整和市場的逐步的車輛總數加強以后,這個速度肯定是要放慢的,我們理解2011年這個情況,雖然汽車行業不會有大的回落,但是正常范圍也不會有大的增幅,就是像2010年那樣超高速的增幅是不會出現。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或者在市場的競爭過程當中,可能更有時間來理順企業的管理關系,因為它要面臨著更嚴峻的競爭,包括成本的壓力,包括效益的提升等等一系列的東西。在這個過程當中,從企業的角度來講,要提高企業的管理信息化,提高企業響應市場的能力,提高企業生產的質量,這些東西在各個環節,比如我們再強調一點,比如我們研發產品推出的速度,生產,如何保證生產質量,比如銷售,客戶的響應速度,比如管理的精細化,財務報表的形成時間,這種速度,財務的決算速度。比如我們決策,BI支持這一塊都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持,恰恰有我們信息化的支持,企業在市場的競爭當中才有可能,未來信息化可能會更加成為企業應對市場競爭當中的一個非常好的手段和工具。
2011年汽車信息化三大熱點
ZDNet:您能否預測一下2011年汽車企業在IT應用上具有哪些熱點?
朱孔源:2010年,汽車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不是嚴重了,越來越重視了,企業對信息化越來越重視。當然我們汽車企業從一開始也說過,它也是在重視信息化,只不過2010年我們發現了企業還在一如既往加快信息化的建設步伐,比如完善各方面的系統功能,打通各個系統之間的集成效果,銷售信息孤島,比如有的沒有企業,汽車行業實際上信息化差異性比較大,有的沒有進入信息化,比如有的重卡企業它沒有引入,過去只是在某一方面,比如銷售這塊做了,比如在生產,在研發這塊做了一部分,應用了CAD,CAE軟件,那么它2010年也開始很多企業,開始在采用個信息化管理的思想來管理,實現了管理,比如可以上PRM了,比如ERP系統有的企業沒有,過去沒有,這是一個規模很大的企業,現在也開始上ERP系統了。
2011年我想它會延續2010年的步伐,把一些沒有缺乏的這個系統逐步再補上。當然我們有的企業已經在系統各方面已經做了很多了,比如PLM這個系統,很多企業已經上了PLM系統,比如ERP,我們企業絕大部分主流的汽車企業也都上了ERP,但是這兩個系統之間的融合,這是現在是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比如我們,借用我們現在正在給商用車行業做的兩化融合發展水平的評估來講,應該來講從我現在了解的情況,我們企業在單向應用,比如我們在研發方面已經在做了。CAD,CAE這種平臺軟件,這種工具軟件,加上PLM這種管理軟件,比如我們在生產領域,在轎車行業的生產過程這個信息化水平還是相對比較高的,在商務車雖然弱一些,比如在管理。那一步它什么呢,就是把各個環節的信息流給打通,這樣來說,從這個角度來講,更快的反應市場,更快的響應市場,更好的提高產品質量,我想這個是未來一段時間企業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它要加快消除信息孤島,加快各個系統之間的集成。
第二,我想作為一個企業,未來我們企業可能面臨更多的一些競爭壓力,比如我們要走向海外,我們要兼并重組,這些可能都是將來汽車行業所面臨的一系列情況。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想涉及到兼并重組,涉及到走向海外的時候,它會對信息系統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在這一過程當中,企業可能也會逐步在這一方面進行加強。
ZDNet:也就是說您談到兩個熱點,一個是需要把ERP和PLM打通,第二就是要更好面對兼并,或者是并購之后的企業IT的融合。
朱孔源:對,而且汽車行業還面臨著另外第三個熱點,我覺得這也不能是熱點,應該來講是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一些情況。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現在汽車行業,我這個熱點可能會有些人不太贊同,從我們汽車行業整體行業去說,比如我們汽車行業現在已經在企業自身的信息化上已經做了很多了,我們在共有的基礎上會把企業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再提高。信息化在企業自身之外,比如說產業鏈,比如我們銷售服務,因為汽車服務這一塊未來隨著我們國家汽車保有量的逐步增加,達到一個飽和點,這個毋庸置疑,肯定會有一個飽和點出現,在這個飽和點當中,所有的新車只是為了替換市場用,只是更換了市場。售后服務這一塊會很大,我們將來企業這一塊還要在售后服務這一塊的信息化水平進一步加強,我認為這個肯定是未來一段時間的熱點,而現在我們恰恰企業對這一塊應該來講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商用車和零部件企業信息化提升空間大
ZDNet:您前面說轎車的信息化水平比商用車好一些,商用車比零部件要好一些,是不是意味著今后汽車零部件企業在信息化方面的動作可能更大一些?
朱孔源:這里面首先我覺得就要理解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要上信息化,我認為,咱們是在探討,實際上就是說過去有一句話,不上信息化等死,上信息化找死,過去有一種說法。但是實際上隨著我們企業的規模做大,企業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效率,經營反應速度和我們的市場響應速度,可能就需要信息化的支撐。這里邊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了,我剛才說轎車為什么要好于商用車,商用車好于零部件,這里面都有企業的特點所決定的。我們轎車整體上來講,應該來講批量化,生產的情況下比較多,這種情況下,而且上信息化,從信息化系統,而且售后服務的要求,對研發的要求都比較大,利潤也比較高,企業的績效,企業的經營利潤,或者是足以支撐它發展信息化。而商用車這一塊是個性化的企業,產品定制化現象比較突出,所以它發展信息化的過程當中,在批量方面沒有轎車規模大,所以它發展信息化的難度也比較大。
但是隨著我國商務車規模的擴大,我們2010年重型商務車已經做到100萬輛了,這個規模已經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了。隨著它的規模做大,雖然它難,也必須要做,因為用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也在提高,我覺得這也意味著信息化的提升空間很大。零部件這一塊,我國產業基礎相對較弱,還沒有完全承擔到支撐我們汽車行業發展那種作用,一些關鍵技術也沒有自己掌握。同時我們零部件企業規模也比較小,信息化資金也有限。當然隨著零部件企業規模的做大,兼并重組的步伐加快,對研發的投入加快,這個過程肯定也會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未來它們的提升空間也應該很大。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