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創新機制戰略的實踐探索
襄陽依托現有汽車工業基礎選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城市新興戰略性產業,自主創新,打造產業鏈,加大人才儲備、研發資金投入,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同時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發展層次,以減少資源耗費。
襄陽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到全市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力爭用 3—5年時間將襄陽建設成為具有特色的國家新能源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和全省乃至全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從新能源汽車整車及核心部件技術研發、試制、制造、產業園規劃、檢驗檢測、政府采購、示范運行、稅收優惠、配套設施建設、金融服務、人力資源建設、政策支持等,實現全產業鏈的過程,到2015年末,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整車達到2—5萬輛的產能。在研發方面,市政府組建包括公司、大學等方面聯合的團隊,并從科技和產業化資金方面予以支持,同時,爭取科技部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方面的支持。在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方面,成立新能源汽車技術委員成員單位11家,交流完成多個重要課題,建立技術創新平臺,實現由一般性產品交流到深度的研發項目、產品技術和市場開發交流的轉變,并建立有效的技術攻關、技術聯合和技術服務機制。政府一方面保護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加快對多家企業多項技術的專利給予積極支持和報批,同時,積極支持對外合作,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如與美國、澳大利亞及國內知名研究機構和汽車部件制造廠商的合作。同時認真研究制定標準,新能源汽車迄今沒有形成行業標準,襄陽市質監部門積極組織相關企業共同制定企業內部標準和相互協同標準。襄陽在生產制造方面,規劃創建了專業生產新能源汽車整車和核心零部件產業園。如國通青山公司自主研發的電池于2010年3月17日完成國家試驗檢測,送檢樣品各項檢測指標全部合格;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商品化新能源客車(純電動)于2009年10月10日下線,并進入產業化和市場化階段;宇清電動汽車產業園(電機、電控方面)生產的汽車驅動電機也已成功進入上海世博會,公司系統所裝車輛已成功進入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10多個城市,其中電機控制系統遠銷澳大利亞BCI客車公司及新加坡科技動力公司,并取得新加坡陸路交通局認證。2010年,國家工信部授予襄陽為“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制造示范基地”。
目前襄陽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部件進入產業化建設時期。東風新能源客車和電動商用車制造基地已開工建設,國通青山科技公司已完成3條新型動力電池生產線的安裝調試;宇清科技驅動電機、驅動系統模塊、控制器等生產線建設項目開工建設,湖北駱駝蓄電池股份有限公司30AH、50AH鋰電池生產線已批量生產;湖北追日新能源科技公司近年研制的國內首創電動汽車光伏智能充電站、充電機系統即將進入產業化階段。上述項目的產業化建設為襄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和產品保障。在檢驗檢測方面,襄陽具備全國功能最完備的國家汽車檢測中心,2011年元月,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準襄陽組建國家動力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示范運行方面,襄陽獲準進入“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城市”,試點方案一次性獲得通過。襄陽市公交公司規劃純電動客車運行的線路,示范推廣試點工作正全面展開。此外,襄陽加強配套設施建設。2010年8月10日,湖北省首座大型新能源汽車充電站正式竣工,并投入運行。襄陽還將在城區建大中小充電站10個、充電樁100個;為充分運用現有的設施,將現有加油站提升為“能源補給站”,即同時可以加油、加氣和充電。
經過努力,襄陽建成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及院所達15家,已經形成“二縱三橫”(純電動和混合動力客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控制系統等)的產業格局,并成為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雙重示范基地和動力電池質檢中心。襄陽的做法說明,自主創新應發揮自身優勢,集中資源在關鍵點,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注重政府與產業發展全鏈條創新聯盟的建立,同時必須善于動員各方力量和組織各種資源,建設務實、專業、勤勉的工作團隊。
(楊緒春 作者系湖北省襄陽市委常委、副市長)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