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千億補貼遭否認 政策近期不會出臺
與此前不斷延期、最終于2011年4月“流產”的汽車產業“十二五”規劃一樣,日前,來自國家部委相關人士的消息稱,《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2年)》(下稱《規劃》)的出臺時間也從業界熱炒的7月給一竿子打到了年底。
《規劃》最快下半年出臺
此前,工信部部長苗圩今年“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近日已正式報至國務院,目前正等待國務院審批,不出意外,這一產業規劃有望在2011年上半年公布。”根據業界此前曝光的《規劃》內容,提到政府財政將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用于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并對各個環節補貼多少都有詳細描述。
近日,比亞迪、億緯鋰能、天齊鋰業等個股均因政策臨近遭爆炒。
然而近日,國家部委相關人士卻稱《規劃》不會在7月份出臺,“最快也要到下半年。”對此,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不認為近期會出臺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工信部相關人士也否認了千億元政府資金補貼。知情人士進一步稱,“此前曝光的《規劃》中提到的部分目標與實際相近,但是千億補貼數字及其明確流向并不準確。”
“家養”改“放養”的危機
事實上,提早曝光的《規劃》細節帶來的不僅是財政補貼流向的困擾,更重要的是其中所體現的技術路徑選擇在不同廠商間引來的資源爭奪,以及由此增加的國家扶植自主品牌發展汽車工業的困難。
目前,財政補貼重點從最早的純電動汽車“一家獨大”,轉向與混合動力汽車共享。業內資深評論人士鐘師稱,“這雖對有弱混技術儲備的車企帶來利好,但在強混方面技術領先的豐田、本田不可能與本土乃至合資企業分享,短期內日企對強混技術的壟斷格局難以改變。”
工信部一位人士則進一步表示,此前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征求意見稿)》對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不超過50%的外資股比限制,并不會長期存在,“一旦國內企業的技術和市場上去了,就要由家養改為放養。”而這直接決定了國內車企是否能真正從政策中獲得“長大成才”的機遇。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