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有益于客車
【2011年7月19日消息】日前,交通運輸部公布了《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我國“十二五”末期將達到的公路總里程、營運車輛萬車公里事故數與死亡人數、綜合客運樞紐、公交車都市示范工程等提出了長遠規劃。這一規劃如能如期實現,無疑將為國內客車市場的大發展帶來商機。《規劃》提出的車輛信息化、安全性要求更為客車產品品質的提高設定了目標。
公路總里程增加拉動客車細分市場
記者在《規劃》中看到,“十二五”期間,我國公路網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道路技術質量明顯提升,全國公路總里程將達到45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將達到10.8萬公里,覆蓋90%以上的20萬以上城鎮人口城市,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達到65萬公里,國、省道總體技術狀況達到良等水平,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390萬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統籌區域、城鄉交通運輸發展,也是交通運輸部“十二五”規劃的一項目標。它要求多種運輸方式之間要協調發展,并進一步向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傾斜,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提出明確要求,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和92%的建制村通客車,有條件的地區實現城鄉客運一體化。
客車企業普遍認為,目前,農村客運這一細分市場的潛力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隨著農村公路進一步延展,農村客運將發展成為重要的細分市場。
在城市客運方面,交通運輸部要求3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100萬~300萬人口的城市以及10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萬人公交車輛擁有量分別達到15、12和10標輛以上。這意味著,公交客車需求也將同步增長。
中高端車型受益最大
在“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部將引導營運車輛向專業化、標準化、清潔化方向發展,鼓勵發展大中型高檔客車,大力發展適合農村客運的安全、實用、經濟型鄉村客車。《規劃》中提到,中高級營運客車保有量比例要達到40%。營運車輛萬車公里事故數和死亡人數年均下降3%,城市客運百萬車公里事故數和死亡人數年均下降1%。
宇通客車市場部人士認為,目前,全國客車保有量中普通客車居多,未來以中高級營運客車為主將是大趨勢。交通運輸部在“十二五”期間要將中高級營運客車保有量提高到40%,對客車企業而言,這是一個明顯的指向:要不斷提高客車產品品質。“交通運輸部出臺的JT/T325—2002標準就是對客車安全指標和舒適性指標提出的具體要求。最近兩年,客車行業一直圍繞這個標準提升產品品質。比如,ABS、盤式制動器、真空子午胎、全承載車身,還有剛剛開始上的ESP等,這些都已經要求強制安裝在中高級營運車上。”這位人士說。
蘇州金龍胡建都非常認可上述看法,他同樣表示,營運車輛走向中高端是大趨勢,達到這一目標,對國內客車企業而言已經沒有太大壓力。當前,團體客車、旅游客車市場的用戶已經對車輛的等級提出了更高要求。
農村客運市場潛力有待發揮
讓農民像城市居民一樣,花一兩元錢便可以在家門口或附近方便、快捷、舒適地坐上公交車,是交通運輸部最近幾年一直在努力的目標。
據了解,近幾年來,隨著我國農村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交通部門把農村客運網絡化作為推進交通運輸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措施,不斷延長農村客運班線,不斷增加農村客車數量,大幅提高鄉鎮、村通班車率,使農民出行越來越方便、快捷。
一直以來,盡管國家對“村村通”建設的熱情很高,對農村客運的發展要求不斷提高,但從目前來看,這一細分市場依然有很大發展潛力。“農村客運的發展與城市化程度密切相關,截至目前,農村大部分地區距離城市化還很遠。盡管交通運輸部以及各級地方政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支持村村通建設,就實際效果而言,雖然路通的越來越多,但客運量一直沒有那么多,有時候還呈現萎縮狀態。因此,農村客運的增長量不是很樂觀。”重慶交通大學教授、公共交通領域專家王健這樣解析農村客運市場的現狀。
對于這樣一個待興的細分市場,國內客車企業沒有忽視。記者采訪的客車企業人士都告訴記者,企業不會等到交通運輸部《規劃》出來,確定了農村公路發展里程以后,才去規劃自己的村村通車型。近幾年來,企業一直在按照細分市場的容納能力,依據自己的調查,判斷、規劃自己的村村通產品。
宇通客車、蘇州金龍以及安凱客車等都已儲備好相關產品,但目前產量不大。對此,客車企業紛紛表示,雖然近期內村村通客車市場對客車的需求不大,但企業對這一市場一直都很重視。“目前,大家的注意力還集中在干線運輸上,我們的產品絕大部分也集中在干線客車上,但我們一直沒有忽略村村通市場,積極準備著村村通需要的產品。”宇通客車市場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市場還未真正啟動,對車型的要求也不是那么高。8米以下、價格低廉、安全性好、舒適性不高等,是當前農村客運車輛的特點。”蘇州金龍營銷企劃部經理胡建都告訴記者,“目前,農村客運市場對車型等級的要求不高。現有車輛多以發動機前置的6~7.5米車型為主,還有部分中輕型公交車。今后國家將繼續進行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這對農村客車品質將提出更高要求,那時農村客運車輛等級將上一個新臺階。”
信息化成為新要求
《規劃》對交通信息化也提出了要求:“十二五”期間,客運行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要顯著提升。在保障暢通運行、規范市場秩序、強化安全應急、服務決策支持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在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發展現代物流和實現低碳、綠色交通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國、省道重要路段和內河干線航道重要航段監測覆蓋率達到70%以上,重點營業性運輸裝備監測覆蓋率達到100%。
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推進交通信息化建設,加強行業管理服務應用系統建設,加強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建設,大力發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運輸的現代化水平。
說到商用車信息化,蘇州金龍推出的G-BOS智能運營管理系統當屬先驅。隨后,宇通“安節通”、少林客車EMS發動機智能管理系統、青年客車“行車寶”系統、中通客車“車聯網”系統,以及桂林大宇“E管家”等客車智能運營管理系統相繼問世。我國客車信息化發展,已經進入百花齊放的階段。
“作為企業自身而言,提供信息化客車滿足市場需求沒有問題,但智能交通不單單是一個企業自身的行為,需要國家、社會各方面共同協調配合來完成。比如,強制性安裝信息化終端、制定終端設備接口標準、數據采集與傳輸以及公交智能平臺管理網絡建設等。”胡建都說。
仔細觀察,目前,各客車企業推出的信息化產品的重點,是在維護車輛的安全和節能方面。比如G-BOS可以為車主提供安全駕駛管理、油耗管理、遠程故障報警管理等多項功能。宇通的“安節通”集安全提示、故障診斷、維保管理等幾項功能為一體,具有“安全、節能、高效、方便“四大特征。中通“車聯網”系統包括視頻防撞探測預警系統和軌道偏移、車速投影系統等功能。桂林大宇“E管家”則把重點放在節約客戶成本、實時油耗統計和分析,以及增加司機助手系統三方面。客車企業認為,《規劃》為客車行業助推交通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明確目標。
“公交都市”建設讓公交車市場受益
《規劃》明確提出,要結合國家低碳城市建設需要,選擇30個城市實施“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研究制定“公交都市”建設目標和評價指標體系,支持綜合客運樞紐、智能交通系統和公共服務信息系統建設,鼓勵新能源公交車輛的更新使用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公交運營效率和服務品質。通過5年努力,在示范城市實現主城區500米上車,5分鐘換乘,公共電汽車運行速度明顯提高,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50%以上的目標。
交通運輸部道路運輸司城鄉客運管理處處長蔡團結告訴記者,目前“公交都市”還處在規劃階段,交通運輸部正在抓緊做相關工作。記者了解到,日前,深圳市已經作為試點城市率先發展“公交都市”。預計到2015年,深圳將基本建成具有國際水平的“公交都市”,基本實現乘客“5分鐘換乘、500米上車”的目標。對此,王健認為,在城市化過程中,“公交都市”既是一個規模概念,也是一個覆蓋面的概念。未來,公共交通的發展可能會更加喜人。”
除此之外,《規劃》還提到:科學規劃和調整公交線網。“十二五”末,3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100~300萬人口的城市以及10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建成區公交站點300米覆蓋率不低于85%、75%和70%,全國公交專用道路總里程達到1萬公里。積極發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統,提高線網密度和站點覆蓋率。
據宇通客車市場部人士分析,如果按城市人口來計算城市公交車擁有量,那么,現在大部分城市公交車的保有量都不夠,都有很大提升空間,這將對公交市場起到很大的拉動作用。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