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之困難以消除 商用車用戶之痛難解?
近兩個月,國際油價低位震蕩徘徊,國內成品油零售價卻仍居高不下。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巨頭旗下加油站價格堅挺,參與降價者寥寥,只有部分地區的民營加油站開始“試水”降價。
質疑不斷
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奇怪的局面?以汽油為例,北京7月下旬,每噸的批發價與此前相比,下滑了600~800元不等,加油站的利潤空間因此加大。而根據發改委對成品油價格管制方案,加油站每噸油品合理銷售利潤應為300元,這就使得他們有了打響“價格戰”的底氣。
也因此,很多消費者開始質疑,既然油品零售企業已有降價“動作”,為何直到本周三都不見發改委的調價通知呢?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所指的“與國際接軌”,參考的都是布倫特、迪拜和辛塔三地的原油變化率,只有該變化率達到4%的升降幅度時,國內油價才會隨之而動。而眼下,雖國際油價連續下跌,但三地原油變化率僅為-1.7%,所以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才會巋然不動。
高價難抑
按照現有定價機制,發改委始終不對降價點頭亦算有理有據。但對消費者而言,卻有些不理解——接軌國際油價,咋就單單接軌布倫特、迪拜和辛塔?為何不是更有代表性的紐約WTI原油期貨價格?定價機制未來是否有可能改善?普通消費者又該如何解除油價之困?
對此,某行業機構負責人表示,雖然國內汽車市場上半年受挫,但若指望油價走低拉動銷售,還是一個不太實際的想法。因為油價短期之內的偶爾走低,難以改變長遠走高的態勢。加之國內通脹壓力仍在、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短期內不會轉向、國內整體宏觀經濟增速面臨下滑壓力等因素,都在打壓成品油市場的投機需求,這也會阻礙國內成品油價格下降。
至于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如何調整,發改委有關人士也曾指出,或在今年年底前推出新方案。屆時,新定價機制可能將由原有22天的調價周期縮短為10天或14天,并將現有成品油價格的“審批制”變成“報備制”。也就是說,在國際原油價格達到一定程度后,各大油企可按標準自行調價,無需報備國務院,只需報備發改委即可。
用戶咋辦
即便能如部分人士預言,國內油價不久將會下調,定價機制也將進一步完善,可其依然無法根治油價高企的現實頑疾,廣大汽車消費者,尤其是商用車用戶必須做好準備。
此間,有人認為,不妨從新能源汽車入手,規避高油價帶來的成本難題。這當然不失為一個既推進汽車環保,又節約燃油的好辦法。但細究起來,尤其是對廣大商用車用戶而言,其難度依然不小。因為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基礎建設等條件都還不完善,短期內難以普及。
而且,對新能源商用車來說,有關部門也未出臺具體的優惠激勵措施,一次性購車成本相對較高;市面上產品又相對單一,僅有陜汽重卡等少數生產企業的新能源產品受到認可,用戶選擇余地很小。因此,對于更多物流商用車用戶來講,想要應對油價之痛,惟有在現有車輛資源上“動手腳”:
第一,商用車用戶要大力提高運輸能力。據介紹,我國物流交通組織方式較為落后,導致物流成本偏高,運輸能力約有40%為空載狀態。一旦順利釋放這部分空載能力,物流企業的用車成本將大幅降低。
第二,車輛需要及時更新。專家建議選購輕量化、載重能力強的高品質車輛,同時選用利于節油的輪胎等產品。
第三,重視司機駕駛習慣,強化“以人為本”,讓油費從司機腳下“省”出來。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