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車市能否擺脫“迷戀政策癥”?
近期一則“國務院牽頭相關部委召開會議,商議出臺新的汽車消費促進政策”及“北京可能取消搖號限購政策”的消息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從車廠、經銷商亟待新政出臺的焦急心情看,宏觀政策對微觀市場的深遠影響不可估量,另一方面也佐證了中國車市對政策過多依賴的特征。
影響市場政策顯威
中國汽車市場屬于政府行政力量主導下的車市,前兩年井噴式的增長源于國家利好政策的刺激。
受全球金融危機沖擊,2008年下半年開始汽車產銷逐月下滑,中國車市出現多年未見的市場低迷。為了抵御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拯救車市措施和政策,特別是國家發出鼓勵擴大汽車消費的明確信號,對車市止跌回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國內車市很快走出低谷,并出現持續兩年的井噴行情,成為全球第一汽車生產大國和最大的新車市場。
2011年以來,隨著國家對這些政策采取分批退出的舉措,給車市帶來了巨大影響。上半年增速大幅回落,呈現逐月回落的走勢。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915.60萬輛和932.52萬輛,同比增長2.48%和3.35%,比2010年的增速32%回落了29%左右。而在1.6升以下車型中占了很大的市場份額的交叉型乘用車下降近10%,為乘用車中唯一同比下降的車型。由此可見,刺激政策退出后對市場的影響之大。
連日來,對“北京可能取消搖號限購政策”以及“國務院醞釀救市新政策”的猜測性報道,不僅引起汽車業內強烈關注,更有意無意掩護了汽車板塊股價的一路上升。在三大刺激政策集體退場半年之后,這種反常現象反倒成為焦點話題。
救市與否爭執激烈
由于車市出現持續低迷的預期正在不斷增強,有關利益方已經開始就政府當前針對車市采取的相關政策產生激烈爭執,其中圍繞的核心問題便是仍在執行中的汽車限購政策是否應及時取消,以及新的、有利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是否有繼續出臺的必要。
如果從車廠和經銷商的立場看,2011年以來市場一瀉千里,政策救市已刻不容緩,不少經銷商也明確表示2011年利潤下滑幅度較大,超出預期,希望政府加快出臺汽車消費促進政策。還有人預測,隨著一階段節能政策補貼費用的用完,下半年還將出臺針對新能源、節能車開展新的補貼政策。如果付諸實踐,這將成為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政策的“魔法棒”將再次釋放出神奇的魔力。
但是多數業內人士認為,2011年上半年市場下行,不全是政策退市的影響,與宏觀通脹的經濟環境、日本地震、油價上漲等眾多因素有關,2010年四季度消費潛力的過度釋放也是潛在原因之一。不少業內人士預測,無論車市未來的走勢是趨淡還是趨旺,如此背景下出臺汽車消費促進政策并非明智之舉,希望政策不要再折騰車市,對市場、對企業、對消費者來說,政策裸退才是上策。
業內人士認為,前兩年的政策刺激實際上只造成了車市的虛假繁榮,但打亂了企業的生產計劃,也使車企在技術研發、人員培養、品質提升等體系建設上形成了惰性,這實際上影響了汽車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汽車業不應該有“政策市”。政策的出臺退出都會讓市場形成政策依賴;政策的出臺會讓企業失去內部改革的動力。應該讓所有人對政策不再抱希望,回到正常的市場軌道。
最近,一項“當前應不應該出臺鼓勵政策挽救車市”的調查顯示,有高達58%的投票者選擇了“讓市場自己調整吧,政策不要再插手了”的選項。“車市的問題不在于一時的救與不救,而在于能不能不把汽車當成一個特殊的產業,時而亢奮,時而打擊,不給其按照市場規律原則發展。”一位投票者留下的評論,揭示了汽車“政策市”的癥結。“政策市”讓汽車業停留于看似競爭充分實則計劃味十足的怪圈之中。
不必迷戀政策溫室
不過,現在可以基本確定的是,有關部門建議北京取消搖號限購政策的說法屬于空穴來風。所謂國務院牽頭的會議,也沒有涉及出臺“救市”政策,而只是肯定了各地不必仿效北京實行限購措施的事實。國家再出新的刺激政策不現實,因為一二線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愈加惡化,一系列交通、環境問題亦將左右政策出臺,不要對政策的再度介入抱以太高的期望。
因此,目前關于“政策車市”去留的爭論似乎應該告一段落了,但發人深省的是,為什么市場一退潮,炒作“救市”的傳聞就滿天飛?“政策車市”思維為何總會有市場?對這個問題的追問,對當前的汽車業仍具有根本性的意義。
有車企高管條件反射地認為:“國家2011年房市不敢刺激,股市不能刺激,車市是必然的選擇!因為還有GDP的目標呀!”這兩個發自內心的感嘆號,至少說明了政策依賴性在車企身上的廣泛存在。習慣性地以響應政策之名鉆政策的空子,或是習慣性地期望政策利好的不斷出現,這是常見的兩種行業心態。
對于車企特別是本土廠家來說,政策不介入實際上最有利。事實證明,政府的政策溫室催生不出自主的花朵,越得到政策的照顧,自主車企越發展不起來,照顧得越少,反而進步得越快。一些國家的實踐也表明,需要財政補貼購車的汽車市場,是已經枯竭的市場,政策最終也是回天無力。這樣的規律,也適用于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政策折騰了車市,最終還是要付出代價。迷戀“政策市”的企業也成不了氣候。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