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等待政策扶持 有產品無市場
“能不能比同行推廣得好說不準,這個和國家政策有關,我們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沈暉在11月8日的C30電動車示范運營啟動儀式后對記者表示。
這一表態正好適合用來描述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現狀——產品已經能造出,但賣出去還得等政策扶持。而產業規劃的一拖再拖,也讓行業在猜測和爭議中不斷上演著“等待戈多”的戲碼。
新能源汽車苦等政策扶持
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的未來已成共識,但到底是哪種新能源則尚未有定論。行業特性和使用習慣,決定了汽車動力來源不會是“百花齊放”,只能是盡量單一。因此在產業起步階段,選擇何種新能源路徑就顯得尤其重要。選對者一舉領先,選錯者不但慢上一拍,花在錯誤路徑上的錢也都要打水漂。
沒傘的孩子凡事要靠自己,沃藍達和聆風盡管是電動汽車的領先者,但通用和日產在推廣上仍戰戰兢兢,且走且看。豐田、本田則多方下注,盡量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
習慣伸手要傘的國內車企則多年來呼吁政策扶持,認為在新能源汽車上全球大致處于同一水平線,中國汽車業有希望利用產業拐彎的機會反超國際巨頭,并喊出“彎道超車”的口號。但具體要政府扶持哪種新能源車技術路徑,業內自己卻莫衷一是。
主管部門也陷入了糾結中,工信部主張新能源汽車和節能汽車并舉,科技部主張電動汽車優先,發改委認為短期內應以混合動力汽車來過渡,九龍治水下,原定2011年7月出臺,反映政策考量方向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已延宕至今。
產業規劃時機到了嗎?
去年年中,曾有傳言稱《規劃》將以純電動汽車作為主要戰略取向,財政將調撥1000億元扶持新能源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并已正式向國務院上報了方案。日前,又有消息稱《規劃》將加大混合動力汽車扶持力度。
《規劃》的難產原因和及其具體內容,引來多方猜測。也反映出在技術路線、發展方向還不十分清楚的情況下,主管部門對新能源汽車規劃的慎重。
民族證券汽車分析師曹鶴此前在接受中新網汽車頻道采訪時認為,“路線是五十年、上百年的事,如果匆忙下定論,誰敢承擔這個責任?比如現在各地紛紛上充電站、充電樁,萬一將來又發現了新的能源、新的技術,造成的浪費怎么算?”
中大新能源汽車公司總經理馬憲在2011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峰會上更是炮轟當下新能源汽車業誤導政府,誤導政策導向。“企業各自為政,各搞各的技術路線。在示范運行過程中,一點小小的成就被無限夸大,出現的問題都被掩蓋和掩埋起來了。”馬憲說,“媒體動輒報道今天這個地方建年產10萬臺工廠,明天那個地方年產多少臺。哪有那么大?都是買一輛車做做樣子而已。”
不過,也有專家至今仍堅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方向已經清楚。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日前撰文再次呼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就是純電動汽車”。他表示,既然在內燃機技術上無法與國外一爭高下,那么在發展混合動力汽車上,我國也可能做不出有建設性的成果,不如轉到純電動車的技術開發上來。“在這一領域,各國的技術幾乎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果從現在起我國能夠把主要力量投入到電動汽車方面,就可以與其他國家共同前進。即使我們的基礎會稍遜一籌,但追趕還是來得及”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