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PM2.5監測站將均勻分布
北京市環保部門負責人2012年4月9日表示,北京市正在積極開展PM2.5監測點選址前期工作,初步計劃監測站點將均勻覆蓋全部城區,重點監測建成區、人口密集地區。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副主任華蕾表示,由于國家相關技術規范尚未出臺,北京市尚未采購監測設備開展正式監測。
監測站均勻覆蓋人口密集區
市環保監測中心自動監測室副主任魏強表示,監測PM2.5和PM10以及其他空氣中污染物的站點,都會按照國家標準選址布設。目前的選址依據是《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及《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范》。
魏強說,北京市空氣質量監測系統主要為實現監測和評價轄區空氣質量狀況、預測趨勢而設立。監測站依監測目的分為不同種類,布設選址原則也各不相同。例如有的站點是為判斷環境空氣質量而設,有的站點為監控污染源排放而設,有的站點為監測環境空氣質量背景水平而設,有的是為研究空氣質量變化趨勢而設。
據魏強介紹,空氣質量監測主要反映城區情況,因此監測站將以城市建成區為主要布設范圍。環境監測主要考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所以監測站多在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布設選址。
市民最關心的全市空氣質量指數,由為判斷環境空氣質量而設的監測站數據測得。根據PM2.5顆粒多為在空氣中二次反應化合形成和極易傳播等特性,專家判斷北京市各地區PM2.5濃度應基本相同或相近。因此,環保部門確定PM2.5監測站點將在北京市均勻布設。
微量震蕩天平法監測PM2.5
北京市目前尚未對PM2.5進行正式監測,發布的仍是研究性監測數據,只供市民參考。市環保監測中心負責人說,由于國家尚未確定PM2.5自動監測儀器的基本技術指標、質保質控方法,無法采購監測設備。相關技術規范確定后,北京市將立即啟動采購程序,在最短時間內建設PM2.5監測站。據介紹,PM2.5監測不排除采用國產監測設備的可能。
“PM10和PM2.5自動監測有兩種方法,北京市此前多采用微量震蕩天平法監測PM10。今后,很可能采用相同的方法監測PM2.5,以保證監測的延續性。”華蕾表示。國家規定的另一種PM2.5自動監測方法為β射線法。
魏強表示,由于PM2.5成分復雜,用監測PM10的方法監測PM2.5會造成數據失真,影響監測結果的科學性。他說,不同的監測原理、不同的監測儀器都有缺陷,目前市環保部門正在對各種監測儀器進行對比,力爭優選最符合北京環境特征的監測儀器。
據介紹,PM2.5監測數據失真主要是由于其顆粒受濕度影響較大。目前,科研部門正在確定排除監測干擾的合理方法。
測定PM2.5的手工重量法是以恒速抽取定量體積空氣,使環境空氣中PM2.5被截留在已知質量的濾膜上,根據采樣前后濾膜的重量差和采樣體積,計算出空氣中PM2.5濃度。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耗時長,在采樣前需將濾膜放置在恒溫25℃、恒濕40%的環境內平衡24小時,采樣后仍須24小時才能測定,檢測結果嚴重滯后,無法實時發布。
監測站距民宅最近200米
近日,廣州、深圳、南京等地環保部門將PM2.5監測站設在公園、綠地中,遭到市民和媒體質疑。專家表示,細顆粒物PM2.5在城市空氣中分布相對均勻,即使設在公園中也與設在居民區差異不大。市環保部門表示,北京市空氣質量監測站距離民宅最近只有200米,站點分布基本覆蓋北京市各類區域。
環境監測專家虞統表示,監測點要反映一個區域的整體空氣質量狀況,因此選址既不能靠近污染源,也不能都放在公園中。據介紹,根據國家相關技術規范,PM2.5等空氣質量監測站要根據地區人口密度設置,3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須至少設8個監測站。監測站周圍50米范圍不能有污染源,監測站周圍須空曠無遮擋,以便空氣流通。
只有監測污染源排放水平的監測站點,才會在污染源附近的下風向選址。而路邊20米以內設置的監測站只用于監測道路交通污染。這兩類監測站測得的數據都不能用于評價環境空氣質量。
華蕾說,北京市空氣質量監測站點,一般都選擇設置在小型街心花園或草坪上。這類地區人為干擾較少,空氣流通條件較好,同時也不會形成特別清潔的局地小環境。北京市空氣質量監測站距離人口密集區都很近,位于城區萬壽西宮的監測站雖然設在小型公園中,但距居民樓不足200米,其監測數據與附近居民感受基本一致。
北京市于1982年建成第一批共9個空氣環境治理自動監測站點。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北京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已有27個監測站,基本覆蓋中心城區和郊區縣人口集中的城關鎮。
據介紹,北京市設置PM2.5監測站點將有部分站點與現有PM10監測站重合,也會新設部分監測站,達到合理監測的目的。
北京市還在定陵設置城市背景站,在八達嶺、密云水庫和榆垡設置區域背景站,用來反映城市發展建設對郊區環境的影響,以及整個華北區域整體空氣質量的背景狀況。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