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試錯成本高 商業化推廣路徑遭阻
中國再次掀起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熱潮。
2012年4月18日,中國政府正式出臺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它使得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標與技術路徑開始變得明晰。基于此,新能源汽車的商業化推進隨之而來。
為了示范推廣新能源汽車,中國政府曾在2009年初推出“十城千輛”的計劃,通過提供財政補貼,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使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運營規模在2012年占汽車市場10%的份額。不過,該項目推進得并不理想。截至2011年底,示范城市實際運營新能源汽車約1.5萬輛,與2.5萬輛的目標相去甚遠。為此,財政部日前宣布2012年中央財政安排總計達1700億元的資金力推節能減排。其中明確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發展新能源汽車。公告中提及將“重點加快培育發展新能源汽車,加大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力度,在全國大中型城市推廣使用混合動力公交車”。
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的效果,記者進行了聯合調查。本次調查的時間為2012年5月25日至6月3日,調查期間的參與人數為1083人。
躍進式推廣暴弊
中央政府對于采取怎樣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并未確定,符合質量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更是寥寥無幾,基礎配套設施的跟進同樣有很大不確定性,大規模的示范顯得操之過急。
調查結果顯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8%的參與者認為當前的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在培育第一批私人消費者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過半參與者,約56%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取得的效果一般,僅僅收獲了一些商業化經驗,而在培育私人消費者上,并無明顯成效。而認為這些示范項目 “毫無所獲”的投票占比亦多達26%,另有約9%的人表示對這些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的運營效果不知情。
在調查中,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主要面臨三項挑戰。一是地方政府“好大喜功”,示范變成了面子工程,實際運營車輛少,基礎設施以及其他配套建設落后;一是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不成熟;一是在新能源汽車采購過程中地方保護主義嚴重。
為了解與檢驗新能源汽車示范效果,中國政府在2011年成立了督導小組,對25個示范城市進行調研。在督導小組的專家調研回來之后,眾多專家對調查的結果表示“不容樂觀”。據參與調查的專家透露,很多示范城市是從別的省市購買車輛來充數,光想著國家補貼,連基本的產業鏈都沒有。有些城市甚至連充數的本錢都省了,示范了近一年,運營車輛還是個位數。
“通過示范將問題暴露出來固然是好,但如果在前期高層的戰略設計不清楚,那么這樣的試錯成本未必太高。”一位業內人士說。
在“十城千輛”啟動時,中央政府對于采取怎樣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并未確定,符合質量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更是寥寥無幾,基礎配套設施的跟進同樣有很大不確定性,大規模的示范顯得操之過急。湘財證券研究所欒釗就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技術(電機、電控及電池技術)積累均落后于日美等國家,目前新能源汽車重在研發而非產業化。
商業化路徑不明
約59%的人認為,新能源汽車在五年內走向大眾消費市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約16%的調查人群認為在3~5年大范圍推廣新能源可以實現。
新能源汽車商業化主要受制于技術的成熟度、成本以及配套設施的完善性。其中,技術的成熟度是根本。從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現狀看,除了較為成熟與穩定的混合動力轎車外,電動汽車以及其他新能源的汽車依舊還處在探索階段。
近來,通用雪佛蘭沃藍達、比亞迪e6和眾泰出租車等數起電動汽車爆炸起火案也讓資本市場和消費者信心大跌。而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步伐落后于歐美國家已經是公認的事實,“彎道超車論”者歸于冷靜。此外,動力電池成本高昂且壽命較短也是阻礙新能源汽車商業化的另一重要因素。
目前,世界上電動汽車的商業模式大致有三類,分別是整車銷售模式,整車租賃模式以及裸車銷售、電池租賃、充換交融模式。這三種模式在中國的示范城市都已得到應用,而孰優孰劣,是否存在其他可行模式目前還沒有清晰答案。但商業化模式的探索,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與應用不斷提出新的需求,政府應該在其中要建立有利的市場機制加以引導,照顧好汽車生產商、能源供應商與消費者三方的需求。
在消費端,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擔憂主要是產品質量、性能以及使用成本等。這直接導致新能源汽車現在只能局限在出租、公交、市政和公務車的范圍內。
同時,有分析指出,目前國家的電動汽車統一標準仍未正式實施,而且可以預計在標準實施前期仍有諸多需改善之處。如果新能源汽車生產商、運營商或國家檢測機構先期不能按嚴格標準進行統一測試,那么投入應用到出租、公交等的做法將存在很大的風險。
調查結果顯示,約59%的人認為,新能源汽車在五年內走向大眾消費市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約16%的調查人群認為在3~5年大范圍推廣新能源可以實現,約25%的人士認為目前仍然難以判斷。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