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市:深入貫徹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實施方案發布
鶴壁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鶴壁市深入貫徹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
高質量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鶴政〔2023〕13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現將《鶴壁市深入貫徹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高質量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2023年7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鶴壁市深入貫徹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高質量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實施方案
為深入實施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確保成功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依據《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貫徹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推動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豫政辦〔2023〕4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高質量推進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各項創建工作,為人民群眾提供均等化、多元化、高品質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出行。
(二)創建目標。到2025年,建成保障更有力、服務更優質、設施更完善、運營更安全、管理更規范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確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全市城市交通系統中的主體地位,高質量打造多元公交、一體公交、品質公交、智慧公交、綠色公交發展新模式。
1.主體地位更加凸顯。低能耗、環保型公交車比例達到100%,城市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45%以上,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0%以上。
2.管理水平更加規范。城市公共交通正點率達到96%以上,早晚高峰時段城市公交車平均運營時速超過22公里/小時,早晚高峰時段城市公共交通擁擠度不超過85%。
3.技術裝備更加先進。新購新能源城市公交車比例達到100%(不包括應急救援車輛),新購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車比例不低于50%,城市公交車車載智能視頻監控安裝率達到100%。
4.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站點500米覆蓋率、新建或改擴建城市主干道公交港灣式停靠站設置比率、城市公交車進場率均達到100%。建設區域公交樞紐,為優化公交線網布局提供支撐。完善公交專用道網絡,公交專用道設置比率達到26%以上,保障公交車高峰時段路權優先。
5.公交運營更加安全。持續深化城市公共交通企業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城市公共交通行車責任事故死亡率不超過0.04人/百萬車公里,公交車駕駛區域防護隔離設施安裝率達到100%。
6.適老服務水平顯著提高。繼續實施老年公交卡免年審工作,打造10條以上敬老愛老公交線路,推動公交站臺適老化改造,無障礙城市公交站臺設置比率達到25%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加快完善政策規劃及體制機制
1.修訂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完成《鶴壁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專項規劃》修訂,科學規劃建設公交充電站等配套設施,優化調整公交場站和線網布局,加強城市公交與高鐵、長途客運等其他交通方式有效銜接,加快城市公交網絡與公共自行車網絡融合,提升綠色出行系統運轉效率。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排首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完成時限:2024年底前。
2.修訂公交企業成本規制辦法。修訂《鶴壁市公交企業運營成本規制辦法》,對公交企業成本和費用進行監審,依據監審結果,對公交企業政策性虧損給予合理補貼、補償。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審計局。
完成時限:2023年底前。
3.探索公交場站用地綜合開發。在保證運營需求基礎上,支持利用公交場站用地開展車輛檢測、車輛維修、光伏發電等多元化經營業務。建立公交場站用地綜合開發收益反哺機制,統籌用于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和彌補運營虧損,增強公交可持續發展能力。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完成時限:2025年6月底前。
4.建立票價評估和調整機制。構建“政府可負擔、企業可持續、百姓可承受”的城市公共交通票制票價體系。定期評估城市公共交通運營成本和票價水平,綜合考慮社會承受能力、企業運營成本、企業可持續發展以及財政承擔能力,合理調整城市公交票制和執行票價。建立城市公共交通票價與企業運營成本、政府補貼的聯動機制,促進城市公共交通持續健康發展。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鶴壁投資集團。
完成時限:2024年底前。
(二)加快完善公交基礎設施
1.完善公交優先道路網絡。在“四橫四縱”(“四橫”即淇濱大道、鶴煤大道、湘江路、朝歌路,“四縱”即華夏南路、興鶴大街、淇水大道、快速通道)公交優先道路網絡基礎上,新施劃公交專用道20公里以上,新設置公交優先交叉路口50處以上,實現城市公交車輛路權優先、信號優先,提升城市公交運行速度。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各區政府、管委。
完成時限:2025年底前。
2.建設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和公交停車場。完成滑浚客運綜合樞紐站主體工程、開發區北部城北公交停車場和時豐綜合客運樞紐站建設。各場站配套建設充電站、修理車間、辦公用房等設施,提升綜合保障能力。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浚縣政府、山城區政府、開發區管委。
完成時限:2025年底前。
3.新改建公交首末站。在公交線路集中的站點,建設集停車場、調度室、職工休息室等設施于一體的公交首末站,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實現從“服務車”向“服務人”轉變,大幅提升公交出行吸引力和公交服務效率及品質。
責任單位:各區政府、管委,市交通運輸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完成時限:2025年底前。
4.完善公交站點配套設施。在新改建道路統一建設港灣式公交站點、智能化站亭并配套建設無障礙通道、座椅等適老化出行設施,新改建無障礙公交站臺不少于200處,新增智能候車亭不少于40處、電子站牌不少于60處,港灣式公交站點占全市公交站點總量的比例不低于40%,無障礙城市公交車站點設置率不低于25%。
責任單位:各區政府、管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鶴壁投資集團。
完成時限:2025年底前。
(三)加快提升公交運營服務品質
1.推廣應用城市公交綠色裝備。圍繞交通運輸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每年新購新能源公交車數量不少于35輛,2025年底前購置不少于50輛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車,提升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車比例。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鶴壁投資集團。
完成時限:2025年底前。
2.提升公交線網服務能力。遵循出行便捷、區域差別、功能分級、集約高效原則,編制《鶴壁市常規公交線路網絡優化方案》,對現有公交線網進行全面優化,開通、調整、延伸不少于20條公交線路,降低公交線網重復系數和公交線路非直線系數,填補公交線網空白,拓展城市公交網絡通達深度。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鶴壁投資集團。
完成時限:2025年底前。
3.優化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優化運營策略,結合公交出行信息化系統,拓展第三產業,增加公交營收。持續擴展“鶴壁行”應用軟件公交出行查詢功能,增強乘客出行信息互動,提升線上業務辦理能力,讓數據多跑路、讓乘客少跑腿。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鶴壁投資集團。
完成時限:2024年6月底前。
4.統籌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依托國家級、省級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區創建,構建城市公交、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網絡,逐步統一城鄉客運票價、政策性虧損補貼機制、老年人等群體優惠乘車政策,打造城鄉運輸服務均等化發展創新模式。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鶴壁投資集團,各縣區政府、管委。
完成時限:2025年底前。
(四)建立公共交通持續發展機制
1.推動公交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公交企業信息化體系建設,對基礎營運數據進行合理歸集和建模,準確、高效挖掘和分析數據,實現業務分析向深度、精準的自動化轉變,提升數據信息利用效能。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局、鶴壁投資集團。
完成時限:2024年6月底前。
2.持續完善服務質量監督體系。規范公交企業發展,提升公交服務質量。公交企業要拓寬群眾意見建議搜集渠道,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及時對服務質量差、營運效率低的公交營運線路進行優化調整。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鶴壁投資集團。
完成時限:2025年底前。
3.切實增強公交職工隊伍活力。加快建立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機制和合理增長機制,優先保障職工工資發放,確保職工收入原則上不低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強化公交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優化公交司乘人員考核獎懲機制,提升從業人員文明素養,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適、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務。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鶴壁投資集團。
完成時限:2025年底前。
4.提升公交企業“造血”能力。引導支持企業圍繞營運主業,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強產業聯動,探索公交場站綜合開發利用,拓展定制公交服務,緊抓公交和客運融合發展機遇,增強自身“造血”能力,努力提升企業抵御風險能力。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鶴壁投資集團。
完成時限:2025年底前。
(五)構建慢行交通體系
1.建設步行系統。根據步行交通特征、所在步行分區、城市道路等級、周邊建筑和環境等要素,對現有步道系統進行提升。與綠道規劃相結合,沿二支渠、淇河、華夏南路(櫻花大道)、城市商業街設置步行專用道,打造水系環繞、連線成網的步行系統。
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政府、管委。
完成時限:2025年6月底前。
2.建設自行車專用道系統。依托城市生態綠地、水系資源,構建老城區“一線環網”、中心城區“五縱六橫”、科創新城“一環多廊道”的自行車專用道系統,打造供自行車快速騎行的專用通道網絡。“一線環網”即沿湯河一線,形成環鶴鳴湖自行車道網絡。“五縱”即淇河、天賚渠、華夏南路、護城河以及東部外圍的城市縱向道路,“六橫”即嫩江路、湘江路、柳江路、朝歌路、南海路、淇水關路等城市橫向道路設置自行車道。“一環”即主要由陽明河和龍崗山體及擊鼓路、月諸路北側生態廊道構成的綠道生態休閑環,“多廊道”即以劉洼河形成的濱水休閑廊道,以高速公路防護綠地、淇水北側綠化帶、東西向生態通廊及南海路兩側綠帶、淇水關路北側生態廊道等形成的生活休閑廊道設置自行車道。
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政府、管委。
完成時限:2025年6月底前。
3.優化慢行交通系統。加強共享電單車管理,科學測定投放數量,合理規劃停車區域,促進共享電單車與城市公交協調發展。推動公共自行車系統提升,將現有公共自行車更新為輕便舒適的車型,設置電子圍欄,規范停車秩序,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務。
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政府、管委。
完成時限:2025年底前。
4.建立慢行交通與城市公交便捷接駁體系。結合公交站點設置,研究建立共享單車停車位配建制度,合理規劃建設共享單車停車配套設施,提高慢行交通與城市公交接駁換乘的便捷性。
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政府、管委。
完成時限:2025年6月底前。
三、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協調。鶴壁市國家“公交都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創建工作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出現的困難問題。市交通運輸局要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制定年度計劃,細化創建方案,具體組織實施創建工作。
(二)強化要素保障。積極爭取國家、省資金支持,優化財政資金支出結構,合理安排財政預算資金。統籌規劃城市公交發展用地,發揮公交對城市發展的導向和支撐作用,優化城市空間和用地合理布局。聘請高層次行業專家進行指導,確保創建工作科學有序實施。
(三)注重宣傳引導。多途徑、多方式宣傳創建“公交都市”的意義及成效,持續開展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引導全社會形成綠色出行、文明出行的良好風尚。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輛補貼4.2-8萬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標準出臺[09-26]
- 交通運輸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國慶假期交通運輸服務保障[09-13]
- 12城入圍!交通部印發2024年城市公交優先發展和綠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運輸部修訂印發《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09-12]
- 六部門組織開展2024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活動[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門: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更換工作[08-21]
- 行業觀察|國務院審議通過《城市公共交通條例》將為行業帶來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讀|交通部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