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經營的政治性風險
(1)政治暴亂風險 某日本化學企業在伊朗的投資因伊斯蘭革命的爆發而遭受嚴重的損失 貿易保護主義驅動的政治暴力風險 勞工權益問題引起的政治暴力風險
(2)征收風險 20世紀60、70年代南美洲、非洲興起的國有化運動導致一些外國企業被東道國收歸國有。 蠶食式征收風險 作為貿易保護主義工具的蠶食式征收風險
與腐敗動機結合的蠶食式征收風險 東道國政策法規變動導致的蠶食式征收風險 (3)匯兌限制風險 2002年阿根廷貨幣危機導致外國投資者的外匯不能匯出阿根廷。
(4)政府違約風險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由于印度尼西亞政府中止了十幾個電站項目的特許權協議,導致某美國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的投資遭受嚴重損失。
(5)延遲支付風險 東道國政府停止支付或延期支付,致使外商無法按時、足額收回到期債權本息和投資利潤。 津巴布韋最近對外匯進行管制,導致對中國的還款停止。
(6)禁止進口風險 2003年5月12日,日本農林水產省以發現禽流感為名將中國禽肉產品封關。 一、企業跨國經營
(二)跨國經營面臨的風險 1、政治風險 2、商業性風險 跨國經營的商業性風險 商品貿易面臨的買家商業性風險
(1)買方或開證行破產或無力償付債務 (2)買方或開證行拖欠貸款 (3)買方拒絕接受貨物或開證行拒絕承兌 商業風險(買家破產)——國外企業破產情況
美國 2001財政年度(截止2002年6月30日) 破產案 150萬個 同比增長8.6% (連續兩年創最高紀錄) 商業破產 39201例
同比增長5.6% 德國 2003年破產案超過10萬件(100723件) 創兩德統一以來的最高紀錄,其中,中小企業破產呈增長勢頭 跨國經營的商業性風險
成套設備出口、海外工程承包以及海外投資中面臨的商業風險 (1)經營風險:市場變化、匯率波動 (2)管理風險:管理人員流失 (3)項目風險:合同風險、成本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