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上汽等10余家自主車企聯手開發雙離合變速器
面對國內自動變速箱基本依賴進口的尷尬現狀,發改委和國內大型汽車制造商醞釀著大動作。近日,記者從確切渠道獲悉,在發改委的協調下,一汽、上汽、東風、長安等國內10余家企業聯合組建了技術開發機構,聯手研發自動變速箱,尤其是雙離合變速器(DCT)。此舉有望改變自動變速箱完全依賴進口的現狀。
國內大型企業聯手
這是國內汽車企業在技術領域的首次聯手,這次聯手少不了發改委的牽頭。
長安汽車集團主管研發的副總裁朱華榮近日透露,這個聯合機構已經進入籌備階段,目前正在注冊中,名字是“中聯發”。
朱華榮所說的技術機構超過10家企業聯合組建,分別有一汽、上汽、東風、長安、華晨、吉利、奇瑞等企業,國內幾乎所有的大型汽車制造企業都參加了這一機構,總數超過10家。
記者了解到,國內企業聯合組建的企業全稱為“中聯發實業有限公司”。長安內部人士更透露,長安占有的股份為10%左右,但其他企業股份多少尚不清楚。據悉,該公司確定的主要業務是開發自動變速箱,重點是雙離合變速器。
作為關鍵零部件之一的自動變速器,我國迄今完全依賴進口,每年進口金額高達上百億元。
今年1月,在發改委的推動下,上汽和華晨曾進行自動變速箱方面的合作。當時,國家發改委一位副主任親自參加當天的簽約儀式,并表示,此次合作是國內汽車產業的一個重大事件,符合中國汽車企業發展方向。他還特別指出,這是一項國內企業需要攻關的技術。 5月13日下午,發改委工業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聯合機構組建確實由該司協調,但具體到運營階段由企業自己操作,在該公司中,發改委沒有股份。
與博格華納展開談判
盡管國內企業已走在一起,但DCT的核心技術卻僅掌握在國外一兩家跨國零部件企業手中,如美國博格華納和德國舍弗勒集團。如果沒有獲得核心技術,DCT的研發無從談起。
朱華榮透露,中聯發已與博格華納展開談判,希望在雙離合變速器方面進行合作。
記者了解到,這是發改委牽頭的本意,即組建一個談判平臺,既能獲得關鍵技術,又能分攤技術引進的成本,使得各家企業不至于造成資源浪費。購買之后,再希望各家企業攜手聯合攻關,攻克這項技術,實現自主生產。
據悉,如果與博格華納的談判達成共識,博格華納將向中聯發提供雙離合變速器的技術,技術可由各企業共享,而技術費用由各家企業一起分擔。
至于技術費用多少及技術何時引進,目前還未明確。朱華榮表示,該談判至今仍在進行當中。記者試圖采訪博格華納中國總裁談躍生,但未果。
博格華納是大眾第一代DSG(大眾的DCT)關鍵技術的提供者,為大眾DSG提供濕式雙離合器。今年春天,大眾發布了新一代干式雙離合器,由德國舍弗勒集團旗下的LuK公司提供。目前,大眾車型和寶馬車型配備的雙離合變速器最為國內外市場所稱道。
清華大學車用動力研究所所長裴普成表示,希望國內企業最終能掌握關鍵零部件技術,才不至于受制于外資企業。
DCT符合中國生產基礎
“開發DCT符合中國產業現狀和發展趨勢,各家企業都有這個愿望。”長安汽車集團工程院副院長劉波對記者表示。
目前,國內自動變速器市場依然受國外控制,絕大部分依靠進口,只有上海通用等極少數合資公司將自動變速器引入中國來生產。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中,只有吉利的Z系列自動變速器實現了量產。但由于技術已落后,隨后3AT和其他AT研發項目也已停止。自動變速箱的問題,嚴重影響著國內汽車企業的生產成本。
此前,吉利汽車變速器研究所所長智百年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關于國內主要應該發展哪種自動變速器,行業內一直存在爭議,AT(自動)、CVT(無級變速)、DCT、AMT(手自一體)都有企業在研發。吉利研發過AT、CVT等,情況都不理想,現在傾向于發展DCT。
智百年表示,DCT是在手動變速器基礎上開發的,油耗較低,而且70%的手動變速器生產能力都還可以利用。由于手動變速器生產基礎雄厚,因此DCT非常符合中國國情。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鄧述心表示,在各種自動變速箱中,CVT和DCT能迎合國內汽車企業需求,比傳統的液壓式自動變速箱的投入成本少,而且研發周期短。其中DCT與手動變速箱有技術上的繼承性,應該是未來國內自動變速箱研發的重要方向。
據悉,經過收集各方意見和廣泛的調查和討論,目前科技部和發改委都大力支持發展DCT,并沒有支持其他自動變速器的措施。
目前,DCT在歐洲應用增長迅速。博格華納曾預測:到2009年,DCT在歐洲市場占有率將達到全部變速箱產品的9.6%,到2013年達到18%。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陳華出任康明斯中國供應鏈、質量和信息技術執行總監[09-26]
- 成都客車森鵬電子共攜手 繪制海外綠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歐美市場 精進電動耀動2024漢諾威商用車展[09-26]
- 玉柴參加“與中國駐東盟經商參贊面對面”交流會[09-26]
- 北京祥龍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09-26]
- 媒體關注:從未勢能源看中國氫能企業的全球化之路[09-25]
- 盡顯“全天候”品質 歐輝BJ6105確實有點大不同 [09-25]
- 森鵬出海 領航商用車數智化轉型[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