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這一刻讓整個中國為之傷慟。汶川大地震,這場波及大半個中國、影響數億人的災難,突如其來,讓我們不知所措。截至5月22日9時25分,此次地震已造成41353人人遇難,274683人受傷。沉重的災情牽動著每一個國人的心,也牽動著每一個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在“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的精神感召下,中國客車行業積極投入到對災區的援助中,踴躍捐款捐物,與災區人民共渡難關。
愛心≠捐款數額
人們常說:“一個優秀的企業,培育、應用和管理好道德資本,是企業獲取更大效益和更多利潤的重要方法和途徑”。同樣一家企業如何融入社會之中,如何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不是講戰略就可以解決的,因為社會公眾看待的是你的實際行為,而且,在面對非常態的事件中的表現更能夠贏得社會的認可,地震災情是一個突發事件,這種突發事件是容不得企業去計較得失,計算回報的,因為企業的道德取向和愛心是不需要猶豫的,社會責任感是一個企業的內在的價值取向,而不是需要通過媒體的渲染以及公眾的拷問才去表現的。
值得慶幸的是,地震發生后,數十家客車企業迅速做出反應,對地震災區伸出了援助之手!還有少數的企業已組建救援隊奔赴抗災前線,參與災區人員實地施救。這些企業中不僅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宇通、大金龍、海格、中通、福田、青年、少林等企業,還有百路佳,中集凌宇等新興企業!從捐款數額上他們捐的有多有少,但賑災本來就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一件事。無論捐多捐少,都是在盡國人的一份心意,在盡企業的一份責任。甚至直到現在,很多企業的捐助行動仍在持續中。
大災見大愛,危難見真情
一場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也牽動了世界人民的心,上至國家領導,下至平民百姓,愛無階層,愛無國界,全球關注地震災區,全球支援地震災區!當大家都在習慣性地關注賑災捐款排行榜,用捐款多少來衡量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高低的時候,我確想表達我的觀點,那就是“大災見大愛,危難見真情”,企業的實力有強有若,面對天災,大家本來就是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人出人。
“大災見大愛”,企業的賑災捐贈能夠充分顯示一個客車企業的慈善之心,因此,在每次的賑災捐贈中,我們會發現只有患難之時,才能體現真情,而且這種情感是難以磨滅的,是永遠銘記在心的。同時,一個企業在捐款數目上無論捐贈多與少都都是份心意,體現的都是這個企業家回報于民的負責任的社會公民形象。隨著形勢的發展,我想未來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和企業能夠雪中送炭,慷慨解囊,助災區人民一臂之力。
“患難見真情”,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如同一個人的愛心一樣,越是在別人危難的時候就越能體現,因此,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僅表現在平時的一些常態的公益和捐贈行為,更重要的是,當整個社會需要幫助的時候企業是否可以做出及時的反應。一個企業除掉實現其盈利目標和利潤最大化的經濟價值之外,社會責任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而衡量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除掉看是否誠信、遵守法律法規、照章納稅、關愛員工、投身慈善等之外,在發生重大社會事件的時候,企業捐贈的積極參與程度、響應速度、捐贈規模等都是衡量企業災難當頭彰顯社會責任的重要指標,因為對于社會突發的重大事件的關注和奉獻,一方面可以看出一個企業對于應急事件的敏感性和及時應對能力,另外一方面,也能展現出一個企業是否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及積極的價值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