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曲折 前途光明
2011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中國汽車產業的規劃中,產業結構優化、新能源、自主品牌、產銷目標、產品品質等均被列為重點。其中“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從中表現得更為清晰,為中國汽車行業今后5年發展的重中之重,并提出到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要達到百萬輛的目標。在“十二五”規劃中另一項目標是:將提高自主品牌國內份額,2015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市場比例進一步擴大,自主品牌乘用車國內市場份額超過50%,其中自主品牌轎車國內市場份額超過40%。此外,規劃提出到2015年,大型汽車企業應具備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自主產品平臺開發能力。從“規劃”中不難發現,中國汽車“十二五”的發展過程,將是中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過程。
以此為契機,締元信網絡數據聯合易車網針對“網民眼中的中國汽車產業‘十二五’規劃”進行在線調查發現:近期在媒體上紛紛報道“2500萬輛”銷售目標的網民認同率達到半數以上,而“治堵政策”或成未來制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2500萬不是夢
調查顯示,針對“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2015年國內汽車產銷規模達到2500萬的目標,網民普遍表示認同,認為“十二五”可以達到目標的網民占比達到52.8%。這反映出網民對于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強大信心。從2009年開始,中國汽車產業開始高速增長,尤其是本土汽車企業的一系列海外并購動作將中國汽車產業和普通民眾的信心提升不少。此外,跨國汽車巨頭加快在華布局以及本土汽車企業的發展愈發壯大也將為未來的2500萬添磚加瓦。
無論本土還是跨國企業,這些動作和布局的源動力都來自于中國汽車需求的快速釋放導致的市場高速發展。除日趨擁堵的一線城市,龐大的二、三線甚至四線市場潛力也正在加速釋放,這一點從農村公路上日漸增多的小汽車就可以看得出來。調查表明,群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群眾在看好2500萬輛銷量的同時,當然也希望從中收益以此帶來更多的性價比高的汽車產品,同時通過各方面體系的建設與政策、法規的完善,加快中國汽車消費環境的成熟度發展。事實上,在2500萬規模下會面臨的問題,群眾的眼睛一樣雪亮。根據調查,在詢問“影響‘十二五’規劃的因素有那些?”時,“治堵政策”以高于31%的占比成為核心因素,充分顯示出網民對成熟用車環境的期待與相關政策的無奈。此外,另有33.2%的人認為“產業政策和相關法規不夠完善,難以達到預期”是最影響“十二五”規劃的因素。
各抒己見
除了對成熟用車環境和相關政策的期待,網民最期待的還是汽車整體質量和售后服務的提高。在網民對車企的期待的調查中,選擇這一項的人所占比例達到了39.5%。這充分說明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中國的汽車消費者正在覺醒。現在他們不僅要求享受更好的產品,也要求享受與世界接軌的服務。這也對所有在華汽車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這也充分說明目前車企在追逐發展速度時忽視了產品品質,寄希望于十二五,有政策支持,有網民期待,相信產品質量與售后服務會在發展中不斷完善。
此外,還有22.2%的人最期待新能源汽車能夠量產,說明隨著政府推動和宣傳力度的加大,低碳生活的概念已經漸漸被大眾所接受,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態度。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并未被大眾所看好。在“如何看待十二五規劃里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要達100萬輛以上”的問題中,認為“車企雷聲大雨點小”的網民占比達36%,認為“還不具備量產條件”的比例達到了31.2%,兩者加起來的比例達到了6成以上。而認為“大勢所趨,可以量產”的網民僅為32%。這顯示出網民對目前企業只做節能、環保概念,而輕視新能源車技術研究、產品開發、企業投入等方面實際行為的批判。
自主品牌缺乏認同
在調查中還發現,網民對自主品牌的認可度依然不高。據相關統計,2010年中國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在31%以上,自主品牌近幾年的發展勢頭足見其迅速,在市場份額的爭奪戰中贏得不少席位。然而在“2015年自主品牌汽車將占據多大的市場份額”的調查中,其結果卻不盡人意,認為2015年我國自主品牌的市場在35%為網民占據整體網民的三成,依然是最大的比例,只比目前的市場的份額提升了4個百分點,說明網民對未來我國的自主品牌發展速度是缺乏認同的。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種種結果表明,群眾對“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還是充滿信心,但也對其中的問題有較大的顧慮。無論是政府還是所有的中國汽車企業,尤其是本土企業,還將有很多功課要做。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