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比一天冷靜
入世十年,中國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這十年間,幾乎所有與汽車有粘連的行業都發達了。從2009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上又有兩個行業火了起來,一個是鋰電池、二是特力馬(后裝市場)。
2011年8月25日,我陪同一位朋友去海口參加了當地的一個車展,是因為通過網絡新聞,他獲悉這次車展上有很多電動車展出。而我一方面為他搭橋牽線跟電池生產商建立聯系,還有就是希望看看中國的電池技術到底到達什么程度。這位朋友是山西一家村辦煤化工企業的老總,靠村子里的煤礦發展起來的,煤礦被國家收回之后,他們就買了一座鋰礦山。而購買鋰礦的直接原因就是看了業內很多關于電動車的報道,看到國家對電動車的支持,看到了所謂專家對中國未來幾年電動車的預測和投資鋰電池的“錢景”。
然而,當我們到達海口之后,卻發現整個展館里面沒有一輛電動車,全部是當地經銷商在賣車。為了不白跑一趟,這位朋友又親自跑了一趟當地汽車公司。結果可想而知,在還是傳統車發展的市場里,這些忙于生存的自主品牌,對一個只有資源而沒有技術的企業一點都不感興趣。回來的路上,朋友還一直在埋怨那位說有新能源車展出的記者,不過我知道他心里同樣也在埋怨我的那些投資鼓吹鋰電池行業的同行們!其實,全國像這位朋友一樣,沒有經過調查就冒冒失失地投資電池行業的人并不在少數。一位中科院的朋友開玩笑地告訴我說,2010年之前炒房子的那幫人,現在都去炒電池了。“活該他們也有被套牢的時候”。
不知從何時起,身邊炒股的朋友,喜歡炒概念,2011年9月長城汽車啟動A股招股計劃,一位金融公司的朋友問我,怎么看待長城的招股計劃。我說很看好長城汽車的發展模式,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個正面形象,并非常樂見其成。但我這個朋友告訴我說,關鍵是長城不好運作,沒見到你們媒體關于長城的太多有亮點的報道。而反觀比亞迪2010年的招股書,“鮮明的電動車多招人喜歡啊!快速擴張的網絡多鼓舞人心啊!每年翻番的銷量是多有力的證明啊!”我問他這是“多華麗麗的教訓”的時候,他繼續反問我:“這難道不是你們汽車記者的報道嗎?”是的,我被我的朋友辯得啞口無言,其實到現在業內對比亞迪、對長城還有許多不同的意見,只不過很多人在辯駁的時候,總是加上一句“我真不是**的托”。我相信很多人真的不是托,但只可惜有的時候自己并沒有冷靜地思考,以致可能淪為妖言惑眾的魁首。
暫且不說職業道德,業內本來就充斥著大堆的公關軟文,又由于沒有冷靜思考,這樣會形成一個很嚴重的后果是:有時候真的能點石成金,有時候也會點金成土。而在財政日益緊縮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我們的不冷靜思考,導致了太多資金流向了本不該或者至少不該現在投資的產業,而讓傳統的、急需資金的企業籌資卻更加困難。當然棍子不能全打到媒體身上,但是至少媒體應該承擔一部分責任吧!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