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綠”
收縮的經濟環境并沒有打亂常隆曾經定下的發展計劃,當其他同行在車聯網、校車等領域爭搶地盤時,常隆選擇了一項頗有難度的挑戰--將歐盟市場、純電動客車選作目標,并且正在按照當初制定的時間表逐一履行。
赴約意大利
“這并不是我們第一輛參與認證的電動公交車,但卻是第一個完成的,要想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作為全場唯一一名洋面孔,Oliver Rothert打量著駕駛室里的一切,再過不久,更多意大利人也會和他一樣,帶著好奇的眼神在自家門前的街頭看到這輛車。
5月22日,江蘇江陰舉行了常隆客車通過歐盟認證授證和首輛純電動客車出征意大利儀式。德國萊茵萊茵中國車輛部門總監Oliver Rothert親自向常隆客車頒發WVTA 證書,儀式結束后,這輛12米長的常隆純電動客車將漂洋過海抵達意大利格羅塞托省進行示范運行,同時,這也標志著常隆成為了我國第一個取得歐盟認證資格的大型純電動客車出口企業。
實際上,這張去往意大利的“船票” 是早在兩年前“預定”好的,只不過到手的過程并不輕松。2008年世博會期間,管理意大利格羅塞托省公共交通綜合服務的RAMA公司多次論證在當地運行純電動客車的可行性,經過一番選擇和多次到常隆公司的考察后,最終雙方簽訂了《電動車合作框架協議》。根據框架協議,到2014年, 常隆至少交付100輛純電動客車給RAMA公司,可享受意大利政府補貼,銷售產值達2 億多元。
這對于一直以來專注于純電動客車研發的常隆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機會。于是他們在2010年年底便啟動了專門針對歐洲市場的研發項目,并與上海瑞華新能源技術公司、意大利RAMA公司進行合作,開展歐盟認證工作。
2011年6月,按照歐盟標準的首輛出口純電動樣車問世。“制造的時間僅花了1個多月,但進行符合歐標的各項檢驗卻花了整整半年的時間。”常隆客車市場部部長文虎表示,直到今年4月28日,終于通過了歐盟認證的全部26個項目。
盡管已經有不少中國人在歐洲國家見到過來自中國的傳統動力客車產品,但對碳排放十分敏感的這些發達國家來說,純電動客車更符合他們的需求。
一體化設計
據Oliver Rothert介紹,目前很多中國企業都參與了純電動客車領域的歐盟認證, 在他所提到的名單中,也不乏國內排在前幾名的巨頭,但常隆卻是第一個完成的。在他看來,與普通的客車相比,純電動客車通過認證最大的難題在于一些針對電池和動力系統的認證項目,“電池是整個認證過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目前就連中國非常擅長生產電池的汽車企業都遭遇著電池壽命的瓶頸”。
據了解,在北美和歐洲一些工業水平較高的國家,鋰電池也同樣由于價格高昂而成為了市場推廣最大的阻力。作為電力系統的合作方,上海瑞華為其選擇了磷酸鐵鋰電池,總經理萬建好表示,由于從2006 年就開始使用,他們對此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而且面對其他企業在快速充電方面不斷刷新的記錄,他有自己的觀點,“盡管電池本身可以承受快速充電的電流,但對輸電網絡、充電器和車體本身來說并不適合”。
對于電動客車的未來,他希望能夠與整車廠實現一體化設計的目標。“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電池系統供應商和整車廠在一起設計,擺脫過去的改裝概念。”與乘用車快速運行的流水線不同,客車的裝配車間里更多上演的是“配”,而公交車更是會有用戶點單的情況,使客車制造商在采購零部件時處于被動,以至于已經有客車企業明確表示未來將縮減公交產品的比重。
萬建好認為,將來應當在純電動客車上將“裝”的成分放大,縮小“配”的比重, “在電動客車上‘裝’的比例達到90%, ‘配’將來只占到10%左右,或者讓‘配’ 的概念只出現在內飾和外飾部分,而在底盤上要做到只裝不配”。
領先者變領導者
從2010年開始,經常會傳出國內新能源客車出口海外的消息,甚至有的企業已經與當地簽約,準備直接在海外建設新能源客車工廠。在國內車市增速放緩的環境下, 出口數字卻一再被刷新。盡管其中新能源客車所占比重不大,但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增長勢頭。
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政策方面的態度已經逐漸明確。4月18日國務院討論通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 2020年)》,5月29日,財政部在其網站發布文章稱,從今年起每年安排10億元~20億元資金,重點支持具備量產條件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化以及支持節能汽車技術研發和產業鏈建設。
這樣的政策環境對于在傳統能源客車領域并不具有足夠優勢的企業來說十分有利。“盡管只是試運行,但哪怕只有一輛車也要投入足夠完善的配套設施。”在儀式現場, 有業內人士認為,與其他汽車的出口不同, 車輛本身獲得準入資質后,前期配套服務的投入也將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否則中國企業的價格優勢將難以體現。
意大利RAMA公司駐中國常駐代表袁愛軍表示,零排放、無噪音、無污染的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在歐洲很有競爭力。不過, 就在常隆客車舉行活動的同時,又有三家國內的客車企業與新能源供應商簽訂了合作協議。而在整車通過歐盟認證后,常隆也確定了下一步的技術路線。常隆客車總工程師邊東生介紹,在常隆的產品規劃中,將由6 米~18米純電動客車為主拓展到增程式純電動客車。
身為一名德國人,Oliver Rothert看好未來全球范圍的純電動客車市場,“對于像中國的北京、上海,瑞士的瑞典和德國的柏林等這些大城市,這里的人們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將越來越高,純電動客車存在很大的市場潛力,而一旦證明這些技術是成熟的, 那么在未來十年里中國的企業將會迎來很大的機遇”。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