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去找買電動車的人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風生水起的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2014年末提出“e起輕生活”的品牌價值主張后,2015年初以來又動作頻仍。
由北汽新能源與富士康集團共同投資組建的電動汽車分時租賃公司——北京恒譽新能源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正式宣告開業,并在開業當天為獲得“電動綠狗鬧京城,免費租用賀新春”首批用車的市民舉辦了隆重的發車儀式。
隨著2022年冬奧會的聯合申報城市北京和張家口迎來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的到來,以“萬眾E行助力申奧”為主題的北汽新能源助奧計劃。而相關優惠政策同樣適用于申奧合作城市張家口及周邊地區。
在此次儀式上,北汽新能源還向第1萬名純電動車車主交付了車鑰匙。去年北汽新能源共售出5510輛純電動汽車,今年則定下了2萬輛的銷售目標,主力市場北京將承擔1萬臺的銷售任務。
顯然,要完成這個目標,北汽新能源必須向北京之外區域拓展市場。目前,在上海市場已經全面鋪開,目前在上海已有兩家新能源汽車專營體驗店開業。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總經理張勇最近對《汽車商業評論》表示,北汽新能源將繼續再向上海、廣州、深圳輻射,并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嘗試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廣大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區域。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覆蓋范圍基本集中在一線大城市,張勇認為,一線城市的消費者接受了新能源汽車,慢慢地會形成市場效益,向二三四線城市梯次轉移。
他說,在農村或鄉鎮,新能源汽車不存在充電難的問題,如果有一個合適的產品(能夠替代廣泛低速電動車的產品),地方政策再稍稍跟進,農村市場或許能消化百萬輛新能源汽車,“農村包圍城市,它可以反過來推動城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當然,目前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重點還是在一線大城市。那么到底該如何行動?請看張勇接受本刊記者專訪節錄。
一、體驗為王
《汽車商業評論》:北汽新能源今年的目標是什么,會涉及哪些城市?在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過程中又遇到哪些困難?
張勇:今年定的是2萬臺的目標,比去年翻了三四倍,壓力還是很大的。
北京仍然是我們最主力的市場,目標是1萬臺。但在其他城市我們也要起動,比如說上海、深圳、廣州,包括南京、杭州,都會去推廣新能源汽車。
上半年穩住北京市場,下半年就考慮向上廣深輻射,建分公司或者子公司。外地城市的私人市場,除了上海啟動了,其他市場還是培育期。消費者的培養還是需要時間的。
在推廣新能源汽車過程中,我們確實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深圳市到現在為止補貼政策的細節還沒有出來,成都的政策還沒有出來,基本上是空白。
89個示范城市中只有三十幾個出臺了真正的實施細節,三十幾個城市里再分分類,北京上海是一類,還有十來個城市力度有一些,但是消費水平,充電設施不完善,剩下的是政府都不太積極的。
除了政策因素,消費者的消費理念不成熟,充電設施不完善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地方財政非常吃緊。
很多時候,他們已經沒有動力和積極性來推廣新能源汽車了。比如公布的數是1萬臺,實際上內控的預算其實沒有那么多。我們賣的時候有可能會拿不到補貼,存在巨大的風險。如果拿不到補貼一臺車我們就虧了4萬多塊錢。
為什么現在二、三、四線城市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非常不好?沒錢成為巨大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是得靠大城市,財力比較雄厚的城市,交通、環保壓力比較大的城市,所以我們的主攻方向還是一線城市。
為了實現今年2萬臺的銷售目標,北汽新能源的具體舉措是什么?
首先,為了讓客戶有更好的體驗,我們在廣州有一個專營新能源汽車的4S店,上海已經兩個4S店,北京四個,深圳正在建一個,已經建好了一個。在全國十幾個城市我們都建有新能源汽車4S店。
第二,我們想在出租車領域組建專門的團隊,做出一攬子解決方案。你買我的車,關于充電設施、售后服務、融資方案和資金問題,我都給你解決,提供整套解決方案。
第三,我們將目光指向城市物流。由于城市貨車限行,城市貨車的運營效率非常低,一天只有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的時間在運營,其他時間都是空著的,所以我們想相應地做出一款產品出來。
當然我們還在嘗試做服務貿易,比如分期租賃,還有政府公務用車這一塊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
很多消費者習慣了使用傳統燃油車,對于新能源汽車他們不了解,有很多顧慮,甚至存在偏見,這種局面通過引導和教育是否能夠改變?比如為此,2014年底,北汽新能源提出“e起輕生活”的品牌價值主張。
我們有個調查,隨便在街上抓一個人,問他愿意不愿意買電動車,只有不到10%的人說愿意考慮買電動車。然后讓他試用了幾天電動車后再問他,會有百分之五十幾、百分之六十幾比例的人說愿意考慮買電動車。這是非常驚人的一個數據變化,所以說體驗為王。
所以我想做更大規模的用戶體驗活動。春節期間我們在北京通過分時租賃公司發起了500臺車免費試駕活動,第一輪是100臺,第二輪是300臺加100臺,效果特別好,用的是搖號的方式,10個人搖一臺車,好幾個朋友說他登上網了但沒搖到。
我們會將客戶體驗做到極致,做到極限,北汽新能源要做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體驗活動,2015年我們準備繼續這么干。
熬過2015年至2016年,2017年、2018年應該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的時候。如果一線城市的消費者接受了新能源汽車,慢慢的會向二、三、四線城市梯次轉移,只要到二線城市的時候,大家都接受了,理解了,就會形成市場效益。
北汽新能源經過今年,然后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就成功了。
二、真正的出路
記者:你覺得新能源汽車能夠在未來得到廣泛推廣的真正出路在哪里?
張勇: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個政策市場,但它不僅僅是政策市場,它更是消費市場。
現在真正的私人市場并沒有起動起來,如今公務購車被停掉了,出租車和物流車的容量又是有限的。真正的市場爆發和市場起動還是得靠私人市場,而私人市場的孕育需要時間。
有一塊市場,我們下半年或者明年要嘗試著進去,就是廣大三、四線城市農村區域。
這就看國家政策怎么補貼,是不是全面放開。比如邢臺,是不是邢臺任何一個鄉鎮縣市都能享受國家補貼呢?如果真正把89個城市落實到位,我完全可以這樣做,這89個城市輻射的客戶群體大概有好幾億人口。
所以,首先是需要有一個合適的產品,性價比要最好;第二是這個產品做得要全面超越現有的低速電動車,要遠遠超過它,必須一看就是汽車級的產品。
實際是哪個,客觀存在的無與倫比的優勢是,對于在三四線城市或者是發達鄉鎮生活的老百姓,新能源汽車根本不存在充電難的問題。
充電是新能源汽車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從充電的角度來說,廣大農村地區確實比一線城市有很大優勢。
我們在北京上海推廣新能源汽車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消費者教育沒有問題,政府的補貼沒有問題,廠家的推廣力度也沒問題,就是充電的問題無法解決。三四線城市農村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像美國,電動車為什么可以推行得好,因為家家充電都方便啊。
所以要有一個合適的產品,國家政策要跟進,地方政策的力度也跟進,一個好的產品就有機會充分進入這個市場。我可以大膽地預測,今后新能源汽車數量能夠超越百萬輛的,50%甚至60%會是在農村地區。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因為它可以反過來推動這個市場。
奇瑞有一個汽車級的電池車,賣5萬多塊錢,去年賣了9000多臺,但產品還是需要改進的。第一續航里程還是太短,第二電池壽命太短,只有一年多的保質期,第三個那個車舒適性仍然比較差,仍然脫離不了低速車的范疇,就是一個低速車的高端產品。
鋰電池的車做得很精美很漂亮舒適度也很好,價格如果跟它接近,那就不僅僅取代低速電動車了,是打燃油車市場了。
新能源汽車真正實現市場的爆發一定是和燃油車競爭,你想這個市場的容量,在大城市中它不可能永遠爆發下去,2000萬到3000萬輛到頭了。但如果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這個量可是不得了,在農村充電比加油方便多了,加油站離我的家里可能好遠,但是家家戶戶想充電拉一根線沒有任何問題。
所以我們現在要全力以赴,除了一、二線城市以外,推廣新能源汽車需要樹立示范標桿的地區,而且必須做好產業升級和產品升級。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對新能源汽車的態度還存在觀望和質疑,你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現在跨界做汽車的風越來越厲害,而且都是做電動車。因為他們只有電動車這個切入點,做燃油車顛覆不了現有的行業和產業鏈。當很多的社會資本,甚至是先進的互聯網行業都來做這個事的時候,就說明這個事是可以看準的。
這是非常明顯的趨勢,而且實際上電這個東西比油更方便,加油站你不可能建在家門口,但是電這個東西隨時都可以輸,它的效率應該遠遠高于燃油車。就看你怎么使用它,說完全替代是不可能的,但你可以把它作為燃油車的補充。在市內我基本上都開電動車,沒有任何問題,你不會感覺到不舒服,不方便。
新能源汽車本身是一場變革,也是需要各方努力的一場變革。新能源汽車給社會帶來的不僅僅是用車方式的變化,更是一種理念革命。消費者用車獲取生活便利的同時,對未來社會的發展,對環境對公眾也應當有所回饋。所以使用新能源汽車,實際上是對社會、對環境、對資源的一種回饋。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