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企業海外收購熱潮觀察
逐漸加劇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對汽車及零部件行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2009年里汽車行業的不景氣連累零部件行業進一步萎靡,許多國際零部件巨頭也不得不拋棄旗下部分配件公司和技術以求自保。于是2009年里上演了許多“小魚吃大魚”的情景:一些相對不怎么有名氣的中小企業收購或兼并國際知名的大企業的部門、業務、技術,而中國力量在這些不尋常的事件中經常扮演著令人驚訝的角色。這股中國零部件企業海外收購潮是否代表著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已經具備了跟國際巨頭一拼高下的能力?從這些收購中國內零部件企業能得到多大質的飛躍?而我們還能從這一系列收購中發現些什么超出事件本身的意義嗎?
收購意味著什么
2009年12月14日,北汽宣布與瑞典薩博汽車公司完成了相關知識產權的收購工作,為這一年里的收購系列案劃下一個句點。北汽稱此次收購包括了薩博三個整車平臺和兩個系列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變速箱的技術所有權以及部分生產制造模具,并稱本次收購是中國車企通過海外并購案中,最直接有效建立自主核心技術的案例。
同一天,浙江汽車零部件公司、寧波韻升股份有限公司與日本日興電機的四個股東簽署股權轉讓合同,寧波韻升以近92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日興電機工業株式會社79.13%的股權。
而另外一起曾造成一時轟動效應的零部件企業收購案也發生在前不久,2009年11月2日,中國最大一宗汽車零部件海外并購案京西重工簽約收購美國德爾福公司減振和制動業務案,更是鼓勵國內零部件企業紛紛走向海外。有人認為一系列收購案是中國汽車及零部件業界已經足夠成熟的一個標志。真的是這樣嗎?
零部件企業海外收購成熱潮
一系列的收購案是否意味著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已經足以與國際零部件巨頭一拼?為此客車網[m.zxzsfwgs.cn]記者咨詢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理事宋健教授。宋教授認為,國內零部件企業海外收購,這樣的企業不足以引領行業發展的方向。很多企業的收購,只是單純限制在對于品牌和人力的收購,要達到真正市場和技術的雙重收購,還遠遠不夠。現在我國很多零部件企業雖然規模不小,有的也具有海外收購的資本實力,但是產品相對單一、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在技術開發上還是無法與國際零部件企業比拼的。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理事宋健
技術收購是關鍵
金融危機肆虐,歐美許多著名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都被困于危機,紛紛出售旗下項目,更有甚者已進入破產程序,欲出售相關資產。中國零部件企業認定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此時收購必將具有戰略性意義,必將對中國汽車業、汽車零部件業造成深遠的影響。那么,收購就是簡單的融資將對方企業買下來就完事了嗎?這是遠遠不夠的。
零部件企業海外收購須謹防“看上去很美”
宋教授告訴記者,全球零部件企業的發展模式比較有前景的是全球采購,選擇余地大,有利于零部件供應商的長遠發展。如德爾福,以前曾屬于通用,分家之后發展不錯。博世也是獨立的零部件企業,不隸屬于任何整車企業。在國外零部件企業和整車企業之間聯合開發零部件,整車企業支付開發費用給零部件企業,然后開發成果獨享。通過和整車企業的一次次合作,零部件企業積累了經驗技術。在中國,零部件行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做到一定規模,就容易滿足,所以不易做大,而且也沒有實力支持做大。國內的有實力的零部件企業,基本上都是整車企業集團下的子公司,沒有整車企業給獨立的零部件企業開發經費。這就限制了模式的發展和技術的開發。國內的零部件企業不應該一味強調市場占有率,收購也許能一定程度的擴大市場占有率,但長遠來看,不如多將資金和精力放在技術的研發上,做好更有技術含量、更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
宋教授認為,零部件企業可以換一個思路,有些企業已經有一定的資金積累,資本的力量確實是比較強大的。應該先從研發開始合作,收購有時候效果并不比研發合作好。老想著吃現成飯,想沒有風險地謀取利益最大化是不可能的。即使是金融危機,國外的企業也不大可能把已經賺錢的產品完全賣給我們。如果國內企業在創業時就一起參與開發,自己有了技術功底,就不用大手筆的去收購,不怕沒有市場了。
由此可見,競爭的關鍵并不在于收購的企業曾經多么輝煌,而應注重技術的收購和研發。國產汽車零部件怎樣才是真正的走出國門?絕不僅僅是單純的收購海外企業、海外資本,收購的核心內容應該是技術范疇。收購對象不一定要是企業,可以是技術,也可以是技術的使用權。花錢買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才應該是海外收購的本質。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從鈦酸鋰“逆襲” 看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三國殺”[03-29]
- 直播—“安凱美麗中國行”第四季銀川站[03-29]
- 康明斯:鏈合全球技術資源,構建本土化模式[02-04]
- 揚子江雷洪鈞:大客車更適合用磷酸鐵鋰電池[01-30]
- 歐科佳張小平: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互聯網+”公共交通[01-11]
- 歐陽明高答客車網:“十三五”客車電池什么樣[01-15]
- 2016百人會23位專家領導共話新能源客車[01-27]
- 誰家的車 讓精明徽商敢做吃螃蟹的人[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