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
歐盟與美國對國產電動汽車增收關稅是當前國際貿易中的熱點問題之一。2024年7月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對國產電動汽車進口征收臨時反補貼稅,稅率根據不同企業有所不同。2024年8月20日,歐盟委員會向相關方披露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純電動汽車征收最終反補貼稅的決定草案,對擬議稅率進行小幅調整,如比亞迪17.0%、吉利19.3%、上汽集團36.3%等。
分析背后主要原因,歐盟委員會認為中國政府通過多種方式向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提供補貼,導致涉案車型對歐盟的出口額在短期內大幅度上升。歐盟委員會認為中國電動汽車獲得了不正當補貼,并對此展開反補貼調查。對此,中國政府已多次表示反對歐盟和美國的關稅措施,認為這些措施違反了國際貿易規則,并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產電動車產品類別中,電動客車似乎沒有受到新關稅的影響。
客車網從外媒獲悉,IDTechEx的技術分析師Mika Takahashi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這樣闡述:歐盟委員會在一份反補貼調查目標的聲明中明確指出,關稅適用的產品被定義為設計用于運輸9名或更少乘客的電池電動汽車。換言之,歐盟的反補貼調查將僅針對載客9人或以下的車輛實施。
所以從政策字面上來看,國產電動客車并不在直接受影響的范圍內。當然我們也不應過分樂觀。需要注意的是,關稅政策的具體執行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產品的具體分類、原產地規則以及歐盟與各國之間的貿易協議等等。
電動客車作為公共交通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特性和需求與乘用車存在顯著差異。放眼歐洲市場,國產電動客車已經占據了相當可觀的市場份額,并且由于國內主機廠在成本控制、技術性能和定制化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市場份額還在持續擴張。
歐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僅占歐洲市場的8%。根據IDTechEx的研究,同年中國客車制造商卻占據了歐洲電動客車市場的28%。考慮到歐盟國家電動客車需求的增長以及部分國內客車主機廠的產能過剩,歐洲對于中國電動公交車品牌而言仍是一個充滿機遇的市場。
一直以來,國內客車主機及配套頭部企業也在積極推進新能源客車在歐洲本土生產。比如比亞迪在匈牙利建立了一家電動大巴工廠,2016年就已經開始運營。時至今日,比亞迪電動巴士已占當地新投放公交車的近42%。2023年7月,比亞迪又宣布計劃投資兩億多人民幣在匈牙利建立電池組裝廠。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在歐洲分別建立了德國工廠和匈牙利工廠,實現對歐洲客戶的本地化生產及供貨能力。另有媒體報道稱,宇通也計劃從寧德時代匈牙利工廠采購電池模組,進一步拓展在歐洲市場業務。
綜上所述,客車網分析認為,在目前的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政策下,國產電動客車可能并不直接受其影響。然而由于國際貿易形勢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國產客車制造商仍需保持警惕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潛在的風險和挑戰。比如通過加強技術創新、提升服務維保水平、拓展多場景國際交流個合作等方式,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亞迪向烏拉圭電動公交運營商交付100臺12米純電大巴[09-24]
- 海外一線堅守者,點亮世界“安凱紅”[09-14]
- 搭載先進動力系統 比亞迪匈牙利工廠第700臺純電動大巴下線[08-30]
- 繪就交通新畫卷 亞星客車成功交付坦桑尼亞[08-29]
- 行業觀察|國產新能源客車是否受歐盟電動汽車關稅新政影響?[08-28]
- 節能環保至上 金旅客車緣何收獲北歐客商點贊?[08-27]
- 產品推介+現場簽約 中通客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墨西哥)舉行 [08-23]
- 中車電動達喀爾項目:成功是我們拼搏出來的丨企業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