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2009中國年度客車”之獎項評選
日前,客車行業有一則新聞甚囂塵上,“2009中國年度客車”大獎花落江西,百路佳JXK6137型豪華客車摘得桂冠。一直想寫一篇東西,但顧慮頗多,因為主辦方有我的朋友,百路佳也有熟人,損人不利己的話到底說還是不說,掙扎了許久,但每次看到這篇新聞都覺得十分扎眼,總認為十分荒誕,還是談談自己的感受(個人觀點,不代表所服務的機構),望大家指正。
什么是“中國年度客車”?我認為,首先,應該是“中國客車”,是發改委和工信部機動車產品公告之內的產品;其次,應該有良好的市場表現,要有比較高的市場占有率,行業影響大、市場認知度高的產品才配稱為“年度客車”。
對于百路佳JXK6137獲得“2009中國年度客車”,我有兩點疑問:
其一,百路佳JXK6137未通過機動車產品公告。查詢發改委和工信部的機動車產品公告,百路佳的“江西牌”客車只有兩款產品,但沒有JXK6137型客車,說明該產品未通過國家主管部門的公告管理程序,不具備“中國客車”的基本條件。
其二,百路佳JXK6137不能進入國內客運市場。要進入中國客運市場,必須通過交通運輸部的營運客車類型劃分及等級評定,檢索歷年的營運客車類型劃分及等級評定數據庫(www.ztauto.com),百路佳JXK6137并不在列,也就是說這個產品根本不具備進入中國客運市場的入門資格,何談對行業的影響力和市場認知度呢?
可見,百路佳JXK6137型客車也許是一款好產品,但稱為“2009中國年度客車”卻不合適。
既然“2009中國年度客車”名不副實,其積極意義也就缺乏有效的載體,消極影響大致表現在3個方面:
1、對客車行業不公道。
“中國年度客車”是一個十分沉重的命題,并不是所有的客車企業或客車產品都能夠承載得起的,“中國年度客車”不僅在技術上要對行業有較強的引導意義,在市場上也要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從目前的行業格局來看,“一通三龍”在客車行業的領先地位無可爭議,中通、黃海、安凱、青年、恒通、少林、申沃等企業各有所長,這些企業的某一款產品如果在市場上有特別突出的表現,承載“中國年度客車”這個命題或許能夠服眾,比如宇通的“雙劍”、大金龍的“龍威”、蘇州金龍的“海格”、小金龍的“馬可波羅”、中通的“領馭”、青年的“新航線”、安凱的“尊駕”等等,其他的客車企業或客車產品要承載這么一個嚴肅的命題就有點勉為其難了。百路佳規模不大,并不是客車行業的主流企業,JXK6137在技術上的引導意義和市場上的導向作用基本上無從談起,如果JXK6137是“2009中國年度客車”,那“雙劍”呢?“龍威”呢?“海格”呢?“馬可波羅”、“領馭”、“新航線”、“尊駕”們會覺得無比的委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百路佳JXK6137當選“2009中國年度客車”對中國客車行業是不公道的。
2、忽視國內用戶的話語權。
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用戶的口碑,客車產品的品質如何需要客車用戶認可,既然是“中國年度客車”,從理論上來說必然是被中國用戶高度認可的產品,大凡評獎,缺少用戶的認可都是不權威的。如上所述,既然JXK6137不具備進入國內客運市場的入門資格,那么國內客車用戶對產品的話語權顯然是被人為的忽悠了。也許有人會說“2009中國年度客車”是一款純粹出口的產品,根本不需要國內客戶的認可。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其實是十分離譜的,是將產品的地域性特點偷換了概念。首先,“中國年度客車”必須是“中國客車”,是經過中國市場檢驗的成熟產品,一般來說不經過國內市場檢驗的“中國客車”是不存在的,JXK6137沒有機動車產品公告,沒有運營客車等級,不符合“中國客車”的起碼要求。另外,如果JXK6137是一款為國外品牌代工的客車產品,稱之為“中國客車”則有點不倫不類,被評為“中國年度客車”顯然是張冠李戴了。總而言之,“中國年度客車”需要中國用戶來認可。
3、在一定程度上誤導國際買家。
金融危機之下,與大多數行業一樣,中國客車也面臨著十分嚴峻的考驗,從海關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客車出口額同比降幅超過了50%,前幾年中國客車在國際市場上打下的一點基業,今年已經開始大面積萎縮,在這種形勢下,國際買家對中國客車的挑剔程度也在不斷增加,在國際市場上已經嶄露頭腳的宇通、金龍、海格、中通等品牌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JXK6137 獲得“2009中國年度客車”,在國際買家的眼中是否標志著宇通、金龍、海格、中通這些品牌在金融危機中都已經倒退到百路佳之下呢?即使不是所有國際買家都這樣認為,媒體的導向作用也會產生某種暗示。這樣的誤導不是“中國年度客車”評選的失誤,而是整個中國客車行業的悲哀。若干年之后,大家會發現“2009中國年度客車”是一個非常滑稽的行業笑話。
“中國年度客車”的評選到底應該采取什么模式有待商榷,大家可以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中國年度客車”的頭銜不能不負責任地、廉價地、很隨意地安放在“百路佳”們的頭上,否則,不僅不利于評選機構樹立權威,而且不利于引導客車行業的健康發展,“百路佳”們也會背上沉重的精神負擔,是一個多方共輸的結局。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從鈦酸鋰“逆襲” 看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三國殺”[03-29]
- 直播—“安凱美麗中國行”第四季銀川站[03-29]
- 康明斯:鏈合全球技術資源,構建本土化模式[02-04]
- 揚子江雷洪鈞:大客車更適合用磷酸鐵鋰電池[01-30]
- 歐科佳張小平: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互聯網+”公共交通[01-11]
- 歐陽明高答客車網:“十三五”客車電池什么樣[01-15]
- 2016百人會23位專家領導共話新能源客車[01-27]
- 誰家的車 讓精明徽商敢做吃螃蟹的人[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