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樹立如此標桿——質疑“2009中國年度客車”之三
之所以質疑“2009中國年度客車”,主要基于兩點認識,一是評獎過程不透明,二是評獎結果不公正。無論怎么解釋,“2009中國年度客車”應該是一個行業標桿,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但不管從那個角度來看,這個標桿都不可能是JXK6137這個產品,也不可能是百路佳這個企業。
首先,JXK6137這個產品的“率先”是一個偽命題
“百路佳JXK6137型客車在中國率先采用U型方鋼制造桁架式承載車身”,是教授認定的“車輛技術上的創新”,其中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率先采用”,另一個是“創新”,意思很明確,描述的是JXK6137的技術成就,但恰恰是這種描述違背了一個基本事實。
2006年,我曾經親歷過無錫安源PK6137出口美國的交車儀式,清楚的記得PK6137是“獨家引進澳洲客車技術的‘U’型梁結構”,當時澳大利亞國際巴士和客車公司代表以及美國BCI公司總裁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數百客戶和幾十家媒體記者都曾見證了“鳳起安源”的壯舉。
事實是客觀的,也是十分無情的,充分說明JXK6137的技術成就既非“創新”,也非“率先采用”,教授的這些描述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命題。在PK6137真正“率先”的時候,沒有獲得“2006中國年度客車”,而在JXK6137并非“率先”時卻獲得了“2009中國年度客車”,是否可以說明這項評獎有雙重標準呢?
往者已矣,我十分尊重無錫安源,也不愿重新挑起這段歷史,但百路佳與無錫安源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任何孤立地看待這兩個企業都不客觀,同樣,也不能孤立地看待PK6137和JXK6137這兩個產品。實際上,這兩個產品是一脈相承的,只是名字不同而已,昨天是PK6137,今天是JXK6137,明天是什么誰能說得清楚呢?這項技術不斷在客車行業漂移,樹立這樣的標桿能否立得住要打一個大問號。
其次,百路佳這個企業尚未定型
在客車行業,資本的進進出出已經司空見慣,規模比較大的先有長城、三一、格林柯爾,后有波導、美的、中聯重科,都是攜在其他領域功成名就之威進入客車行業的,之所以紛紛鎩羽而歸,是因為太小看客車行業的復雜程度。另外,合資企業的倒閉和分手更是家常便飯,無論是中外合資還是中中合資,成功者寥寥無幾。其慣性思維往往是同一種模式,認為只要這樣,便能那樣,主觀愿望太強,急功近利,對客車行業本身的發展規律認識不足。
資本進入客車行業,如果想真正做好客車,在經營業績方面,至少要有3年虧損的規劃,這3年之內要建設生產基地、打造產品平臺、理順客戶關系、培養人才隊伍,根據市場變化摸索和掌握市場規律并不斷追加投入是3年準備期的重要任務,否則,如果急功近利,則會準備不足,其結果不難預測。縱觀近年來客車行業的發展歷程,資本的進進出出雖然熱鬧,但比較成功的只有兩家企業,一個是上海申龍,2005年成立,去年已超過3000輛;另一個是福田歐V,2003年成立,今年能超過3000輛。這兩家企業的共同特點是集強大的資本實力和深厚的產業背景于一身,腳踏實地,嚴格按客車行業的基本規律出牌。
從客車行業的發展規律來看,2007年底才正式投入運營的百路佳,還處于3年準備期之內,尚未真正定型,其前身江西客車廠十分弱小,且長期經營困難,其用戶基礎已十分薄弱,可以依靠的產業背景與上述兩家企業有很大的差距,與無錫安源一樣,隨時隨地都有出局的風險,因此,我認為,百路佳不可能脫離客車行業基本規律的約束,要想功成名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把一個尚未定型的百路佳確定為標桿,難道就不怕捧得越高跌得越慘嗎?
第三,貼牌模式不符合“中國客車”的發展要求
大家公認“中國是客車大國,但不是客車強國”,這句話將中國客車在世界客車領域的市場地位表述得十分清楚。我以為,客車大國和客車強國僅一步之隔,差距并不大,且縮小這種差距的渠道很多,桂林大宇、上海申沃的合資,安凱、中通、青年的技術引進,蘇州金龍的全方位合作方式,都卓有成效,但貼牌則是一種下下策。
貼牌模式降低了中國客車的影響力。據了解,大多數中國客車企業不愿意貼牌出口,因為貼牌模式與客車企業自身的品牌傳播規劃相沖突,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客車”是一個整體,而且其影響力在不斷增強,怎樣從“中國客車”中脫穎而出是很多企業努力追求的目標,但是,貼牌模式不僅不能實現脫穎而出的目標,而且還降低了“中國客車”的整體地位,貼牌模式不符合“中國客車”的發展要求。
貼牌模式的效益較低。有關研究表明,在服裝行業,加工生產環節只能占到服裝品牌10%~20%的商業價值,商業渠道運營能占去服裝品牌30%~40%的商業價值,而品牌運營能擁有高達40%~50%的商業價值。客車貼牌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臟活累活我們干,但回報卻不高。
貼牌模式不是行業主流。前幾年,汽車行業“貼牌將導致技術空心化”的爭辯,在國家提倡自主創新的政策導向中逐漸沉寂,因為誰是誰非已不用再討論,沒有自主創新將不利于汽車行業的發展已成共識。在客車領域,歷來是自主品牌占據主導地位,貼牌模式只是個別現象。
JXK6137出口美國使用BCI的品牌,對百路佳來說,這可能是一種最佳模式,但是,把貼牌產品樹立為行業標桿,對中國客車行業來說則是一大諷刺。
“中國年度客車”是一種行業資源,不僅要代表當前客車行業的主流趨勢,還要引導中國客車的發展和進步,“2009中國年度客車”在這兩個方面都有欠缺,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從鈦酸鋰“逆襲” 看新能源客車動力電池“三國殺”[03-29]
- 直播—“安凱美麗中國行”第四季銀川站[03-29]
- 康明斯:鏈合全球技術資源,構建本土化模式[02-04]
- 揚子江雷洪鈞:大客車更適合用磷酸鐵鋰電池[01-30]
- 歐科佳張小平: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互聯網+”公共交通[01-11]
- 歐陽明高答客車網:“十三五”客車電池什么樣[01-15]
- 2016百人會23位專家領導共話新能源客車[01-27]
- 誰家的車 讓精明徽商敢做吃螃蟹的人[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