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本土化
本土精英上位
一直以來,跨國汽車公司高管之門很難為本土精英打開。博世很早認識到本土精英對市場的熟悉、國情的把握、網絡和輿論的掌控等巨大的優勢。
“在過去幾年里,博世一直規劃尋找中國本地的高管人才。”但何時實施高管的本地化,博世也沒有具體的時間計劃,它只是開始儲備人才。剛剛升任博世新中國區總裁的陳玉東說:“我加入博世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管理模式是有長期戰略眼光的。”
在2007年,陳玉東加入博世時,博世派他到德國斯圖加特,擔任博世全球汽車業務部門汽油機事業部的副總裁。對于后期安排陳玉東毫不知情,在陳玉東加入博世的工作合同中,也沒有寫明他未來回國要做的具體職位和部門。在德國工作的15個月中,陳玉東和博世其他部門的主管一樣,每日負責具體業務,并借機了解博世公司結構與文化。
回國前,陳玉東職位的前任,博世中國負責汽車業務的副總裁就向總部建議,未來的繼任者應該是一位華人。2008年5月,博世中國負責汽車業務的副總裁任滿回國。兩個月后,在總部安排下,陳玉東回國接任這個職位,具體工作內容是中國區的汽車OEM銷售。
兩年后,2010年年底,博世宣布陳玉東接任退休的彭德園成為博世中國區的新一任總裁。按照博世的計劃,未來幾年內,在中國區的高層管理隊里中出現更多本地人才。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汽車市場以及自主品牌的快速發展,從某種意義上加速了包括博世在內的跨國公司人才的本地化進程。
在德國深造的一年半對于陳玉東是很有幫助的,在他看來,本地化不在于表面上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最關鍵還是決策權的本地化。如果外國人很喜歡中國,按照中國思路去做,支持國產化,在中國也肯定做得很好。
站在博世新中國總部大樓上,陳玉東笑說,他們的客戶會抱怨博世工程變更太古板,如同大樓一樣中規中矩,這也是在陳玉東加入博世后發現的,由于根深蒂固的企業文化,不愿意去冒太大的風險做任何大的工程變更。
陳玉東所做的是試圖改進這一點,在改動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時間上能夠縮短,將速度提高。
“中國人關注德國的是質量,這個DNA不能變動。”陳玉東說。
對國內政策動向了然于胸的博世,不會因為技術壁壘的原因不進行國產化,積極地根據客戶需求進行本土化,很明顯,扎根于中國市場,這無異于是坐擁數百億的商業機遇。
1、凡本網注明“來源:m.zxzsfwgs.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zxzsfwgs.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關注校車安全永不過時[07-12]
- 十年 客車行業醞釀出新的格局[01-04]
- 黃宏生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生[12-21]
- 博世的百年品牌發展之路[11-21]
- 大陸集團推出48V車載電力技術[11-29]
- 海格百億大單:“水到渠成”的收獲[11-28]
- 安凱寶斯通以實際行動提升智能制造[11-27]
- 大金龍在海外市場已成為“實力派”[11-30]